高年段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时间:2015/11/26 13:51:55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982次

    11月25日,谷里小学数学高年段组开展教研活动,五年级的赵秋杰老师为大家奉献了一节《复式统计表》。赵老师作为刚工作的新老师,课堂上大方得体,教学上严丝合缝,合理的引导学校观察单式统计表的不足,引出复式统计表的需要。整节课有很多精彩的亮点,得到了各位听课老师一致的好评。

教师点评:

徐文娟:今天听了赵老师的《复式统计表》,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这节课赵老师把重点放在分析复式统计表而不是制表过程。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表的需要越来越少。而且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赵老师利用PPT直接给学生出示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并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便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统计方法。

2:在认识统计表时,赵老师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数据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说出不同格子所表示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先看横栏,再看竖栏。为下面在统计表中填写数据打下基础。  

3:当然,这节课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赵老师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如果赵老师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感知“表头”的设计。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王树祥:《复式统计表》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赵老师本课中设计了分男女生抢答的
游戏,这样通过男生的失败,男同学为什么会比女同学慢呢?这样就顺利的衔接到需要一张新的统计表,内容应该包括4张统计表的内容。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4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式还是竖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填写统计表时,赵老师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的每格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并让学生自己详细的说说合计和总计是如何得来的,然后利用墨水破坏了表格数据,让学生还原数据,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统计表数据的认识。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横式与竖式调换后的统计表,并由学生进行填写,这样对于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在巩固练习中是采用了书上的练一练,先由学生根据要求填写表格,之后拿一个学生的表格与大家比对,总体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准确率也较高。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