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中心小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时间:2018/11/7 12:01:43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369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二自然段,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体会中心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2.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体会中心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4.        感受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流连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2.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师:板书:美丽迷人      神秘

3.    精读感悟,品读课文

4.    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5.    千姿百态

6.    瞬息万变

7.    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个人思考后小组交流: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拿出支架图,结合课文内容,请先在括号中写出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词语,再在横线上写出表示庐山的云雾不同姿态(样子)的词句。

8.    山头

9.    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绘制的图片,直观感悟笼罩在山头云雾的特点。

10. 山腰

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绘制的图片,直观感悟 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特点。

11. 山谷

12.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13. 感悟弥漫山谷的云雾的特点,并进行感情朗读,度中再次感悟。

14. 山峰

15.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6. 感悟遮挡山峰的云雾的特点,并进行感情朗读,读中再次感悟。

17. 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小组交流:课文是怎样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的?

18. 出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9. 画出本小节的中心句,并说出它与其他几句分句的关系。

20. 教师相机指出:总分结构

21. 本小节还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来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22. 教师归纳总结:生动的比喻

23. 丰富的想象。

24. 学法总结:

25. 刚才我们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是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做什么?

26. (1)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27. (2)拿出支架图,结合课文内容,先在括号中写出表示庐山云雾不同方位的词语,再在横线上写出表示庐山的云雾不同姿态(样子)的词句。

28. (3)课文是怎样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的?

29. (构段方式和修辞手法)

30. 自学第3自然段,请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1. (1)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2. (2)拿出支架图,结合课文内容,先在括号中写出表示庐山云雾动态变化的词语,再在横线上写出表示庐山的云雾如何变化的词句。

33. (3)课文是怎样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的?

34. (构段方式和修辞手法)

35. 相机提示,抓住关键词:眼前的云雾,刚刚。。。。。。转眼间。。。。。。。明明。。。。。。又变成了……

36. 抓住本小节的写法。

37.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38. 为什么令人流连忘返?

39. 感情朗读。

40. 段落仿写,升华情感

41. 出示临时拍摄的我们的校园是一片雾的海洋的照片,让同学根据所学方法进行作文框架图的建构。

42. 当堂作文:仿造课文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事物。

43. 例句:我们的校园真是一片雾的海洋。

教学反思:

1.以《庐山的云雾》为例,浅谈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攻略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借景抒情的文章,全文层次分明,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尤其是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之感。现以《庐山的云雾》一文为例,浅谈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攻略。

2.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首先,注重文章结构的梳理。结构化阅读能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结构当中去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因此,理清文章结构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在学习《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庐山的云雾的特点,即神奇美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三个特点。有了这个基本思路后,再辅以“瞬息万变”等重点词语的相应理解,以庐山的云雾的“神奇美丽”、“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三个特点为提纲,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老师随机作指导和确认。这样,学生在理解写景类文章时,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真正形成阅读写景类文章的能力。

3.其次,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发现它的语言特征。”写景类文章的美的语言是“炼”出来的,应该说,每一篇写景类文章的遣词造句都非常考究,语言表现力很强,教师要善于研读文本,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行细心揣摩、辨析与联想,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效果,不断强化学生运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对于文中的修辞语句,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去体会和美化,并能逐步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他人回味共享。

4.最后,重在课文的朗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要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就告诉我们要去感受美,读出美。在《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把课文的学习与情感体验有机融合起来,努力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和“悦读”,去零距离感悟文本,体验情境,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真正实现与文本情感的对接,心灵的“通感”。写景类文章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抒情味儿浓厚,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悟到《庐山的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读自悟,自悟自品,充分感受庐山的云雾的美所带来的有力冲击和愉悦,并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融入到感情朗读之中,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低沉,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对庐山的云雾的感受和体会。因此,朗读就贯穿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既指导了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又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理清了文章思路,也品味了文章优美明快的语言。

5.总之,写景类文章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教师要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指导和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感悟美和体验美,在“润物细无声”之时拨动学生的情弦,从而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美感,真正达到“入境、入情、动情、入心”的完美境界,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维导图备课

blob.png

blob.pngblob.png

blob.pngblob.png

blob.pngblob.png

blob.pngblob.png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