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知、兴趣”

时间:2022/6/20 8:32:21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327次

“体验、感知、兴趣”

——江宁区小学美术体验式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

2022年6月16日下午,江宁区小学美术“体验、感知、兴趣—体验式课堂教学探究”主题教研活动在谷里中心小学进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进行,周边九所学校共20多位老师线下参加了活动,其余教师采取线上观看录课和直播的方式参加。本次活动旨在提升美术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扎实推进体验式美术课堂教学探索,从教学层面探究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实践生成。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尹伶晨、王梦阳两位老师、文靖东路小学张越老师宇通和实验学校赵越老师携手为我们带来四节展示课,分别是《鸟的纹样》、《灯文化-年年有鱼》、《对比的艺术》和《鸟的纹样》。

第一节课尹伶晨老师的《鸟的纹样》,本节课伊始,尹老师采用沙燕风筝导入,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为本课纹样的导入很好的做了铺垫。随后通过玩游戏连连看、欣赏文物中的鸟、欣赏优秀学生作品等活动,深入了解鸟的纹样,并通过分层作业,两次练习,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节课文靖东路小学的周越老师执教《灯文化----年年有鱼》一课。周老师以猜谜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再给学生们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一些灯文化,并且结合我们南京当地的秦淮花灯,深入探访。随后教室进行鱼灯制作的示范,设计课堂练习,6人为以小组合作尝试扎制鱼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第三节课南京宇通实验学校的赵越老师执教《鸟的纹样》,通过整堂课来看,赵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目标明确、环节清晰、教态亲切自然。赵老师让学生通过互动游戏走进课堂,以语音电话的形式安排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从史前玉器小故事到今时今日鸟的纹样,在欣赏不同朝代鸟的纹样中掌握更多绘画手法。本节课的教学从知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第四节课王梦阳老师《对比的艺术》这一课,以贴近时事的冬奥会开幕式为导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鉴宝”、波普艺术绘制等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体验形式,在对比欣赏中感知艺术中的对比,培养对艺术欣赏品味的能力和兴趣。

铜井中心小学杨广龙老师开展了关于《乡村小学美术课堂体验式教学初探》讲座。杨老师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在座以及线上的美术老师们受益匪浅。他深入走访学生家庭了解体会了乡村学生在美术课上的难处后,申请专项资金购置美术材料,每节课拖着重重的美术材料进课堂的故事,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讲座结束后,铜井中心小学杨广龙老师就《对比的艺术》一课进行点评,示范很细致,深深地感受到了波普艺术的魅力,从色彩对比和造型对比两个大方向进行了深入。对比是形式也是途径,是形成美与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一定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所以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更有创意一些。文靖东路小学张雯对两节《鸟的纹样》进行了点评,从有趣的形式到深层的内容,很有层次的进行了教学;以有趣的游戏导入,到语音情景,再到深入了解古代器皿上的鸟纹,最后拓展又回归到自然。美中不足的是教学示范步骤不够明确,可以针对难点示范结合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教研员刘小康点评了《灯文化----年年有鱼》古代的灯文化展示环节设计的较好,欣赏形式丰富。并总结了本次活动,就如何上一节美术课,肯定了四位老师的教学态度与成果,也指出了“体验式”课堂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重要性及趋势性。

希望所有美术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以新课标为引领,更新教学理念,时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