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时间:2014/11/6 8:57:30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302次
11月5日,数学教研组开展了第三次数学教研活动,王树祥老师通过精心的准备为大家奉献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整节课内容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展示了王老师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课后,王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本节课的思路,听课老师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本节课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不足。让参加研讨的其他年轻老师收益颇丰。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谷里小学 王树祥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7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学校体育用品的情境图。
谈话: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让学生独立在学习单上完成第一题。教师巡视,找特殊答案。
3、 师生交流。
预设:
4×15+12 4×15求得是什么?生:4副围棋的钱。 =60+12 一共多少元?数量关系是什么? =72(元) 既有乘法和加减法,怎么办?生:先乘除。 |
4、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二、新课
1、出示情境图。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多少元?
2、让学生尝试在学习单上完成。教师巡视,收取不同答案。
a、(分部列式) 12×3=36 15×4=60 36=60=96 |
b、(一步一步算的综合算式) 3×12+4×15 =36+4×15 =36+60 =96 |
c、(同时算的综合算式) 3×12+4×15 =36+60 =96 |
d、(特例) |
3、小组合作:
(1)、出示小组讨论要求,让学生读题
思考与讨论: |
(2)、6人为一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预设)
1、问题一:它们在计算的过程上有什么相同点? 为什么相同?这里求得36是什么?怎么得到的?后面的60呢? 2、问题二:那题是简化的,怎么简化的呢? 3、出示特例: 有什么意见?
|
(4)、让学生把简化的写在书上。
4、小结: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可以简化吗?有乘除和加减法的先算什么?
5、练习(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2)、学生汇报(谁来核对?),集体订正。
(3)、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怎么办?加减法在中间,乘除法在两遍呢?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2)数学小诊所
(3)解决问题
(4)智力跑道
(5)自我挑战
四、课堂小结
课后研讨:
王树祥:导入板块,开始出现小括号,会对出现误导。如何在前知识上做出引导。
新课一副和四副,学生知道数量关系式,进行到3副4副的问题,预设的时候,分步等式子,思考有什么相同点,结果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都是求象棋和围棋的总和。练习形成知识冲突的地方,两边加减,中间乘除,第一学段没有让学生多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学段,加减后面跟着乘除,总结,冥想,最后对上面的学习作一个巩固,提高。这节课在运算顺序解决上的处理还有些问题。
余有春:新旧知识的链接,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我认为乘除在两边和加减在两边,2种题目做完之后做一个比较,为什么乘除在两边能同时算,加减在两边不能同时算,做一个比较。
唐霞:巩固新知,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先呈现错误的答案,做出对比再练习。
徐龙翔:关注怎么提问的,一节课的精彩注重问题。问题的提出会影响整节课的节奏,否则会被自己的问题打乱。这节课的问题有的要改进,有的要分解,有的要删除。
例如:复习的时候说出是怎么算的,应该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里的1副和4副是它们的什么?可以更改为买东西时想到什么,数量关系式,单价乘以数量=总价。你能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吗,可以改为他们的数量关系式是怎么样的。其实一共付多少钱可以怎么求。板演之后问你们同意吗?问题太大。小黑板的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应该分解,可以设置为1,2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2,3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会造成学生的回答无关紧要。为什么能简化,因为不影响它的计算结果。出一些比较容易错的练习。
孙家顺:语言简洁。板书整齐。教材理解透彻。课堂设计比较繁琐,学生知道先算乘除后算加减,重点在哪?直接出示3副象棋4副围棋,你会算吗?让学生直接列式,比较相同不同的地方,大概15分钟左右。新课大概有25分钟,后面就会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