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07/11/16 9:39:47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571次

《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家都非常注重个性特长的发展,如孔子教学生,就很讲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特长的发展;蔡元培先生曾坦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清代的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而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特长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地、主动地发展,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现在,在农村学校日常教育中偏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而家长也只重语文、数学、外语的分数,也忽视了对其子女的个性特长培养,从而,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情况,无论从当今社会的需要看,还是面向未来的竞争挑战,我们农村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这不仅对于充分发掘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发展潜能,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推进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突破作用。

应试教育中,视各具个性特长的学生为一律,把主要目标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无视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愿望和特长,而以升学为唯一目标,这种教育背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规律。虽然素质教育开展了多年,但依然是举步维艰,任重道远。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积重难反。传统教育的积弊诸如学生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厌学,体质下降,放松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严重地影响着小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仔细分析研究,还存在着好多弊端:(1)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2)片面追求升学率;(3)德、智、体、美、劳诸育割裂;(4)主、副科区别对待;(5)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等。为此,我校提出“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树立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观念,使小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揭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德、智、体及知、情、意、个性特长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比较充分发展的教育途径。

中共中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做好奠基性工作。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全方位地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天赋等,不但不能够压制、扼杀,还应该因势利导地加以控制,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本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农村学校教育就必须从新的人才观出发,不断地挖掘农村小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努力造就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世纪之初,国际上出现了一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发展个性特长为主的教育教学潮流。各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上,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国内,从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到当今素质教育的实施,举国上下也掀起了关于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的热潮,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多层次多角度地广泛开展了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活动,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都没能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矛盾关系。作为农村基层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保护农村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天赋,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不能因为其某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扼杀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而应把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统一起来、协调发展,更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个性特长培养与全面发展积极整合的途径,给农村小学生创造自我选择的机会,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以适应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课题研究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为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我国正面临着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科技、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和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严峻挑战,面临国际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已悄然拉开,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员的培养。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特长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地、主动地发展,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全面发展。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发展个性特长。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是指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着力于“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和知识技能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农村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所谓“个性特长培养”是指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德、智、体及知、情、意、个性特征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比较充分地发展。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生特长培养是指农村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基于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通过校内外训练和学习形成的,明显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且对个体今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能力或能力倾向。

假设:通过小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全体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农村小学生个性特长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构建农村学校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实践研究为特色的教育模式。

(2)促进学科教学面向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方向发展。

(3)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小学生的个性特长。

2.具体内容

(1)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2)对农村学校教师研究此课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的调查,并进行教师专业化成长对策研究。

(3)学科课程中的“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4)活动课程中的“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5)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成功的个案研究。

3.对课题实施保障条件的论证。

(1).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设有分管教科研的校长牵头,各科室倾力参与,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参加的研究体系,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2).我校有一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科研水平优、精、高的领导班子和各科骨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仅思想活跃,而且综合素质很好,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教师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科研成果,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3).学校为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证。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对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现状问卷调查,分析了解,设计活动,进行实验研究。

2.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论著,了解国内外相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和方法指导提供理论参考。

3.行动研究法:适时研究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关系研究,积累研究的具体资料,并在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由参加课题研究的农村教师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具体研究专题进行经验总结。

5.根据需要我们尽可能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作为补充,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1.调查研究,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

2.确定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

3.对教师培训、学习有关论著。

4.搜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近的文献及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实施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2月)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阶段性实验计划。

2.按计划分阶段实施实验。

3.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和“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4.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注意对阶段性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5.定期开展以“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为特征的课题研究活动。

(三)总结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0月)

对课题全面总结,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题鉴定。

七、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个案研究报告。

3.教师优秀论文集和教学案例集。

4.学生优秀习作集、优秀书画集等,开辟科技制作优秀成果展、手抄报等。

八、课题组成员

组  长:陈富兵

副组长:、冯萍

组  员:、谢健、胡福琴、孙家顺、王玲、尹波、蒋成文、冯萍、张骏、徐龙翔、谢爱琴。

 

2006年8月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