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备课引发的思考
时间:2014/6/7 17:51:32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874次
“课外阅读课”备课引发的思考
——乡村阅读联盟谷里小学行研课心得
5月6日,谷里“香草园”的薰衣草格外紫意盎然,浓香飘飘,谷里小学迎来乡村阅读联盟校第二次手拉手活动。此次活动由江宁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倾情指导,江宁区其他四所乡村阅读联盟校分管课外阅读工作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我有幸参与活动并教授一节课外阅读课供同仁们交流、研讨。说实话,作为一个工作十多年年轻的老教师,听说要上课外阅读课内心仍然很忐忑。我教授的是二年级的课,选择的是《亲爱的笨笨猪》阅读推荐,一节课结束,周老师走过来冲我笑,说:上得蛮好的!我很感激周老师的鼓励,作为一位在教坛奋战了十来年的老教师来说,其实自己是最清楚课堂得失的。三节课结束后,大家坐下来研讨交流。周老师给予我们很多值得,也引来我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课备课的思考。
(一)课前困惑:
1、 明确课外阅读课的目标是什么?
选择好和孩子们共读《亲爱的笨笨猪》后,立刻有个问题让我困惑:这本书到底让孩子读点什么呢?这厚厚的一本书怎样选才成了当务之急的大问题。这让我联想起,我的两次以失败告终的试教。当我一头雾水 ,拿着一本书无从教起时,我想到了网络。连刚上五年级的女儿都把“外事问搜狗,内事问百度”挂在嘴边,于是,我上网搜集外加自己的理解,用三个多小时拼凑出《亲爱的笨笨猪》教学设计一稿,周一上午第一节进行试教,学校领导、语文核心团队教师前来听课、指导。课上,我给孩子们串读了五六个故事,用ppt大段大段地出示故事内容,又是读、又是讲的,ppt上的文字、图片走马灯似的在孩子眼前变换,然而,学生们似乎对这本有趣的书丝毫提不起兴趣。一节课,老师热血沸腾,学生莫名其妙。课下,我们坐下来研讨,大家都觉得这节课问题很多,要动“大手术”。大家研究,认为目标很不清晰,内容过于繁复。老师们建议我,应该好好思考:“到底要给孩子些什么,是读故事书的方法,还是讲述故事内容?”我愣了一下:“我的课上好像什么都要呈现给孩子,什么都不能少?”是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什么都要学,那么,只能有一个结果:所有内容都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似有若无,最后,孩子毫无收获。最后,大家一致得出:课外阅读课一定要让孩子对这本书感兴趣,想读——就是这节课的根本目标。
2、 课外阅读课与课内阅读课的区别在哪里?
课内、课外就像语文学习的两条腿,两条腿互相配合齐头并进才能走得快、走得远。于是,当天晚上我根据自己失败的试教反思总结,自己认真钻研学情,尽量贴近孩子的需要,颠覆性的重新备出了第二份教学设计。最终,确定出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读目录了解《亲爱的笨笨猪》故事大意及主人公笨笨猪性格。
2、通过细读《小猪上学》、《秋千秋千荡起来》、《小猪打呼噜》三个故事了解主人公小猪特点。
3、关注语言形式:通过朗读小动物对话,激发学生阅读本书兴趣。
目标已明确,教学设计有了方向,运用设疑、想象、猜测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一步一步把孩子阅读的兴趣调到起来就行了,于是,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进行试教。下课后,刘校长问我:“你嗓子疼不疼?”我没明白什么意思,立马回答:“疼,当然疼!”刘校长笑了:“你把应该学生讲的,你都讲了,你当然嗓子疼!课堂要开放,要巧妙设计,把发挥、展现的机会让给学生!”的确,课堂上还太过拘谨,缺乏灵动,一问一答,教师设问不够开放。我们应重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不需要像课内阅读课那样就语言形式、词语、句子反复琢磨,这就是语文课内、课外教学的区别。于是,再一次重新钻研、修改教学设计,又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过程,且第二天就开展活动了。
(二)课后反思:
1、基于学生,贴近学生,为了学生。
2、明确目标,独立备课。
3、关注细节,开放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