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一篾总关情,经纬之间皆生活 ——谷里小学青发班开展竹编技艺进校园活动
时间:2024/5/16 18:22:28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754次
一竹一篾总关情,经纬之间皆生活
——谷里小学青发班开展竹编技艺进校园活动
竹编艺术,古老而神奇,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竹来编织器具。竹编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工艺技巧。5月16日下午,谷里柏树村手艺人王尚顺师傅带着竹编这项手工艺走进谷里小学的校园,带领我们青发班教师一起揭开竹编工艺的神秘面纱,去进一步领略竹编这一指尖上的艺术之美。
王师傅从艺已有五十余载,谈及竹编,王老师讲解道,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 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那个年代,没有塑料制品,家家户户都需要簸箕、箩筐这些竹篾制品,这些做出来是不愁销路的,比较吃香,受欢迎,所以就跟着老师傅学了这门手艺。”从二十岁学习这门手艺,王师傅一做就是大半辈子,把对老手艺的坚守编制进岁月的光阴里。二十世纪初,随着塑料器具、玻璃制品在生活中的普及,塑料、玻璃制品大量出现,竹编手艺遇到巨大冲击。很多手艺人放弃竹编,另谋出路,王
师傅却选择坚守。为了传承竹编技艺,王师傅日夜思索如何创新竹编,开始编制微缩版精致竹编,跳脱传统的日常生活竹编,让竹编拥有艺术的全新美感,以兼具实用性与家具装饰的功能,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小的手可盈握,大的不过尺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既有收藏价值又颇有农耕文化教育意义。日复一日地破篾,年复一年的编织,一根竹子、一把篾刀,日子也在翻飞的篾条间悄悄溜走。五十年的静心编竹,不但让王师傅的双手布满老茧,也从一个普通手艺人成为竹编匠人。
一竹一篾总关情,经纬之间皆生活。从王尚顺老师手中制作的一件件精美的竹编作品,仿佛一本厚厚的日记,在无声地讲述着王尚顺老师的故事。其实,竹编工艺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当我们老师第一次接触到竹编工艺时,就被它那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通过亲手学习和制作,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受到竹编工艺的精妙之处。
在学习和制作竹编的过程中,竹编工艺给我们教师带来了美的享受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王师傅和我们青年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和交流,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每位老师都怀着对竹编工艺的热爱和敬意,彼此之间的情感也得到了增进。
2008年6月7日,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编工艺品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依然散发着令人惊叹的魅力。通过此次竹编活动,不仅培养了青发班教师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还使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间智慧的奥秘,也令大家更加珍惜和保护竹编这项传统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