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深化课改 ——谷里小学承办江宁区西片校本研修工作展示交流活动
时间:2024/4/19 18:25:06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773次
聚焦课堂,深化课改
——谷里小学承办江宁区西片校本研修工作展示交流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展示校本研修工作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加快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共同发展,同时也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品质,2024年4月10日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开展了“聚焦课堂,深化课改”为主题的江宁区西片校本研修工作展示交流活动。
活动分语文和数学两个会场进行。
语文会场
第一节课由谷里小学申苗苗老师执教三年级课文《海底世界》,申老师通过抓文章的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来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老师的评价语也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致。
第二节课是来自谷里庆兴路小学的金洋老师,她执教的是三年级的《花钟》,金老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落实了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金老师还聚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花,并说出原因。此外,金老师又根据课后习题要求,设置小练笔环节,让学生仿照第一自然段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第三节课由铜井小学的管莹老师执教,管莹老师立足文本,以刷子李技艺高超为主线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刷子李的刷墙效果好、动作悠然、规矩奇特。同时紧扣人物心理变化,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刷子李刷墙不只是技术,更是艺术。
三节课后,来自滨江外国语学校的陈传栋老师,做了题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讲座,他提出要创设有序、平等、活泼、互助的课堂环境;创设课堂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倡导课程的过程性和整体性评价,重视评价导向;搭建家校共建的课堂,量化呈现成长。
数学会场
第一节课由江宁区谷里小学周慧娴老师执教《认识三角形》。周老师从同学们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三角形入手,开门见山,让同学们知道本节课是围绕着三角形进行的。本节课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什么是三角形进行讲解的,周老师把三角形的定义拆分成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这三个小点,逐个进行阐述,让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还知道了判断三角形的三个条件。第二部分主要是围绕三角形的高进行展开的,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对于三角形的高的认识以及让学生画高,周老师用身高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三角形的高其实就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在教授的过程中,还注重点和对边的一一对应。整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较多,学生的课堂作业反馈也较不错。
第二节课由江宁区江宁小学李婷老师执教《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李老师首先从有趣的小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认知起点入手,循序渐进关注学生,从生成中顺思维学习分数。课中一直强调把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为今后单位“1”埋下重要伏笔。拓展环节也比较精彩,依旧以西游记人物故事贯穿让学生明白每份数量不是关键,和分成的份数有关,平均分成几份,就是几分之一,突破教学重难点。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精彩。学生课堂习惯非常好,表达语句完整,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生互动精彩生成。
第三节课由江宁区陆郎小学韦啸露老师执教《用数对表示位置》。韦老师通过寻找班长的位置导入新课,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新授环节,韦老师开门见山引出列和行,同时板书时结合了箭头表示列数和行数是如何规定的,清晰明了。随后引入数对,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表示位置的方式,总结数对的优点。在活动环节,通过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对,层次鲜明。最后,通过几道习题巩固知识,合理妥帖。
三节课后由江宁区谷里小学王树祥老师带来讲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确立》。王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什么叫核心问题。明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确立方式通过立足教材的结构,关注学生的需求,理清重点难点,突出数学思想,才能更好地确立一节课的核心问题,继而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分析设计,让教师的教更加有方向,学生的学更加的聚焦,课堂教学的主线更加的明晰。王老师的分享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核心问题确立的实施策略,使各位听课教师受益匪浅。
听完了课例和讲座,语文数学分学科进行了研讨。本次活动在大家的热情参与、互动下圆满结束。但教学之路不止,教研之路不尽。在这浓浓的教研氛围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相信依托新课标的引领,老师们定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协同赋能,一路思考,一路成长,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