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朗诵之策略,促教师之成长——谷里小学青年发展班开展朗诵专题培训

时间:2023/12/6 12:04:01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733次

教朗诵之策略,促教师之成长

——谷里小学青年发展班开展朗诵专题培训

为增强青年教师的文化自信,强化“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谷里小学全体青发班老师在学校报告厅开展了《浅聊小学教学中口才表演部分相关训练》讲座活动。

本次活动主讲人为学校主持社团的陈老师。首先,陈老师认为老师有先天的表达优势,但同时需要掌握朗读、朗诵、演讲的区别。他指出在学校的朗读活动安排上,主要是一人领读全班,或者是齐读,虽没有不好,但这样的方式可能没办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因此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表现。他建议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去录音,将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学生所读内容一样,第二天选择几个学生所朗读的内容,请学生来听,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够成为小小的朗读者。同时,为了增加学生参加朗读的积极性,可以多增加朗读活动的趣味性,如通过给学生加星的方式。

其次,老师在口才教学中需掌握停顿,注意区分生理性停顿与语法逻辑性停顿。甚至再细致划分的话,语法逻辑停顿内涵丰富,包括:并列性停顿、陈述性停顿、转换性停顿、强调性停顿。教师自己首先就要自行区分属于哪种停顿,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另外,在指导学生停顿时,教师不宜直接说“这里停一下”,需要告知学生这里停顿的原因,属于哪种停顿,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比方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就属于语法逻辑停顿中的并列性停顿。如果不注意停顿,则无法让学生感知相应相应的情感。

再次,老师在口才教学中需掌握重音、语气等方法,在讲解重音和语气时,陈老师并没有讲述太多理论性的内容,反而通过以下两个生动的例子(如下),让我们感受到了随着主语的不同,重音的落点不一样。这样有趣的形式,一下子就抓住了当场所有老师的心,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自己进行相应的练习。

再次,陈老师指出连贯性的朗读需要解析,且要合理使用配乐。教师在拿到朗读材料的时候,要对这个材料进行解析,把握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并借助配乐,使得情感得以升华。在依据汶川背景下所创作的妈妈与孩子间对话的作品,王爱丽老师与陆雯雯老师,两人通过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与朗读能力,将文本背后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在第二遍配上音乐之后,这种情感更加深入人心。可见朗读作品打动人的关键,不仅要有解析还要有相应的配乐。

最后,陈老师提及到了作品成型的表现方式与优化语言特色途径,他指出作品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纯语言表演、语言+舞蹈、语言+其他;优化语言特色途径则是从教学中融入声音作品(教师、学员)、打造有声语言的特色课程或社团、积极参加各项语言表演大赛(老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整个培训过程,老师除了专业知识讲解以外,还根据每个小节的不同内容进行精彩的示范朗读,引得老师们掌声连连。在生动活泼的培训氛围下,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切实掌握了朗读技巧,收获满满。

85baece0dea5501163a7dce25b30885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