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精神”耀星空
时间:2022/6/20 10:57:08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538次
谷里小学2021——2022第二学期
第 19 周升旗仪式
主题: “北斗精神”耀星空 |
国旗下讲话:一(8)中队辅导员 |
国旗下讲话内容 |
队员们,当你们走进一个大型博物馆,边问路一边寻找要参观的展览的位置时;当你们初次来到一家商场,对照指示标志却找不到和朋友约好的见面地点时,你们是否在想:室内要是也能用导航就好了! 如今,这样的期待已经成为现实。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室内、立体导航已实现,使冬奥会变得更加智能。这一功能的实现靠的是由中国自主建设运行的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 它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中国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 队员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谓无处不在。我们每天吃的早餐,也许就是由装有“北斗”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收割的小麦制成的;牧民坐在家里就能通过“北斗”项圈放牧牛羊,还有共享单车、电子站牌、行程码、包裹物流信息、点餐软件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也都有“北斗”的参与。正如“共和国助章”获得者、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爷爷所说:“北斗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 在精彩的“北斗+”生活的背后,是30余万“北斗人”的心血和付出。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26年间,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 试验卫星、55颗“北斗”组网卫星送入太空,为世界贡献了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并在此过程中孕育出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体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不是为了取代其他导航系统,而是要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蓬勃 发展。 队员们,精神应当传承,梦想更要延续。你们不妨走进航空航天展,与“北斗”来一次亲密接触;参与“我身边的北斗"科学小调查,探寻“北斗”里的“中国智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前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未来还需要你们在新时代“北斗精神”的领航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以科技报效祖国,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部分材料整理自科学网) |
活动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