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时间:2021/4/2 17:03:04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404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谷里小学语文教师观摩江宁区乡村教育联盟磨课活动
4月1日下午,江宁区乡村教育联盟语文磨课活动在谷里小学举行。教研员周爱华老师莅临指导。
第一节课,铜井小学的魏小青老师执教三年级《肥皂泡》。在课的伊始,魏老师便运用数张有趣、生动的泡泡图片,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随之魏老师先指导学习生字词,后示范寻找动词,接着让学生自己“找动词说制作技巧”,进一步读懂句子,并领悟了“抓关键词”的阅读方法;之后,魏老师在教学中将朗读贯穿始终,使得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对含有“轻清透明、玲珑极娇软、四散纷飞”等词的难懂语句有了更深入领悟,并从中感受到了肥皂泡的“动态美、形态美、色彩美”。魏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画面,于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让学生更好的贴近了文本。
第二节课,上坊小学的朱晔老师执教五年级《军神》。在课堂中,朱老师注重学生的自读探究、自读自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了整体概括、局部细读的原则。先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再细读品味“为什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恰当的训练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在课堂中进行了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情感。最后,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让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三节课,来自汤山小学的皇甫静静老师执教《铁杵成针》。这是一篇讲李白求学故事的文言文,皇甫静静老师以看图猜诗的方式激趣导入,引出本文主人公李白。在初读课文时,用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解决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适时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扩词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了文言文阅读的障碍。既理解了文意,又积累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最后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三节课后,教研员周爱华老师首先对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呈现表示赞赏,肯定她们对文本钻研很深,能够关注教学语言,三节课都上得扎实、灵动。接着周老师就每一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留足写字的时间,不能以部分孩子掌握作为标准,而是要关注全体学生。其次是要关注难点,找准方法:例如《肥皂泡》一课,不能再勾连太多课外内容给学生增加难度,可用图片、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再如《铁杵成针》一课,让学生扎实掌握“借助注释理解句意”的方法,比泛泛而谈各种理解句意的方法要有效。第三,要关注朗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走入情境、加深理解。最后,周老师提出,我们不要总想着往孩子手里塞太多的东西,不是教师给予得越多,孩子就能收获得越多。要关注学情,因材施教。
这次磨课活动,让我们结识了兄弟学校三位优秀的老师,更让我们有机会从周老师的评课中收获满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活动让谷小语文教师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在观摩中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