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寻访谷里特色文化
时间:2020/1/17 10:01:49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226次
红领巾寻访谷里特色文化——谷里味道非遗文化之手工鱼圆
2020年1月16日,在南京市江宁区世凹桃园开展了“探寻谷里味道之手工鱼圆”主题活动。谷里中心小学联合谷里街道团工委,少先队牵头组织假日雏鹰小队的队员们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庆和师傅近距离交流鱼圆的故事与制作,一起感受家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鱼圆子又称“鱼丸子”,原材料是鱼肉,味道鲜美、柔软,是如今谷里老幼喜爱的美食,其制作技艺在谷里已有数百年历史。2009年被列为江宁区非遗项目,但因其不便携带,为品尝到原汁原味需出锅就吃的特点,更是让这个家乡的特色物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了南京及周边地区众多游客和食客,成为谷里农家乐中的热门。但这道谷里人的特色菜肴,因其制作工艺费工、费时、费劲的特点,导致老手艺人逐渐减少。今天我们邀请的是制作鱼圆已达43年的林庆和师傅,让林师傅去带领队员们去体味我们谷里自己的味道。
林师傅一早就在厨房准备食材,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林师傅问道:“有多少小朋友吃过鱼圆啊?”队员们都踊跃的举起了小手。“那有多少人看过或做过鱼圆呢?”举起的小手一个个接二连三的放下。“看过的几位小朋友来讲一讲鱼圆是怎么做的啊?”队员们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紧接着林师傅开始叙述谷里鱼圆的历史与制作的工艺。
制作手工鱼圆的工程前后加起来有十道工序,首先,将鱼处理干净后,沿着鱼骨剖下鱼块,将鱼分为2部分——鱼肉和鱼骨,这需要胆大心细才能成功,切好后将鱼肉块放到水里浸泡,漂去血水,冲洗2次,洗净的鱼块沥干水分,之后用刀在鱼骨处刮出肉糜,再用刀背在鱼肉上斜切,后刮出肉糜。加入蛋清等调味品捶打,后沿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至鱼蓉。接下来就是队员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桌上放了一个小缸,还有一大盆水。只见林师傅灵巧的双手将搅好的鱼蓉用手迅速的挤出丸子,林师傅一边给孩子们讲解,一边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去制作鱼丸子,有不对的地方也及时给孩子们指出来。经过大家的努力,丸子终于可以下水煮熟品尝了。煮好的鱼圆,色泽洁白,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尝了一下味道,鲜香滑嫩,口感细腻。快要迎来春节,孩子们不仅自己享受了这份劳动的喜悦,也给陪同自己前来的家长分享了这份春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此次活动,让队员们了解了鱼圆的历史发展,营养价值和制作方法,增强谷里青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并且体验与感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重拾谷里传统味道,使传统技艺财富得到更好的保存和流传。
图1:林师傅讲解鱼圆历史与制作过程
图2:林师傅正在挂肉糜1
图3:刮肉糜2
图4:将肉糜搅拌至肉蓉
图5:挤压出鱼圆
图6:队员们体验制作鱼圆
图7:品尝成果
图8: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