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三数备课组活动2

时间:2019/12/13 17:08:58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202次

谷里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数备课组活动

一、时间:1016

二、地点:师教教室

三、主备人:刘明超

四、参加人员:郭真真、刘静、孙德培、李萍、刘明超

五、主备人讲稿:

F:\集体备课\三上\刘明超\IMG20191213160419.jpgIMG20191213160419

六、活动记录

F:\集体备课\三上\刘明超\IMG20191213160412.jpgIMG20191213160412

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 (课 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
生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 - -天多摘5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5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比30多5个,40又比35多5个,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 -下。

师:这位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隆摩鑫文库会员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生3: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就是第二天的,第二天的加_上5就是第三天的....

师:同学们: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口答、列表还是列算式,虽然思考的方式是不同的,有没有找到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

师:是啊,不同的事物背后也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爱动脑筋的同学- -定 会"三思而后行”,领悟其中的奥秘。

师:咱们刚才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可以称为“策略”(教师完善课前的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师:小猴吉吉不仅非常有孝心,还爱动脑筋,瞧:他带了一架天平(课件先出示本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左边的图片)们,现在天平左右托盘是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说完整,平衡代表着什么?

生:左右托盘物体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根据图上的这个条件,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四个苹果的重量是500克

师: (课件 出示第1题右边的图片)现在又发现了什么新信息呢?

生1:一个橘子的重量比一个苹果的重量多20克
生2:一个苹果的重量加上20克就是橘子的重量

师:都可以,该如何列式解决呢?

买1生:一个苹果的重量: 500+4=125 (克)
一个橘子的重量: 125+20=145 (克)

生:妈妈运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学生自行解决,同桌轻声交流答案。
师:下面到了小猴吉吉运动的时间了。
师:你是怎么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
生1:如果第- -次落下1 6米的话那再次弹起的高度就是8.
师:很好理解得很透彻,咱们借助动画让其他同学也来看一看这个过程
→(课件出示动画:皮球弹起;落下弹起落下.....
学生自行填表,验证结果
买1年送半年师追问(面带 质疑的表情:到第八次落下的高度可能是多少? )
师:沉默?代表着思考?没有更多的时间

师追问(面带 质疑的表情:到第八次落下的高度可能是多少? )
师:沉默?代表着思考?没有更多的时间等你,抓紧思考吧
生:可能是0
师:你的回答好有远见,谁知道他为什么猜测是这个结果?
生:第八次有可能弹不起来了。。。。。
师:你真是一个小诸葛!非常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道题用了列表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生:能一下子看到变化的过程.(师:你眼力真好!)

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听课教师签到表、反馈表(评价表)

F:\集体备课\三上\刘明超\刘明超.jpg刘明超

九、活动照片

F:\集体备课\三上\刘明超\2.jpg2F:\集体备课\三上\刘明超\IMG20191009084956_副本.jpgIMG20191009084956_副本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