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英语第五次教研活动
时间:2018/11/7 15:47:45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570次
高年级英语第五次教研活动
11月7日周三上午,在教师发展中心,由赵卫杰执教《Unit 5 Our New Home》一课,全校有空的英语老师参与了听课。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赵老师非常重视这次上课的机会。两周前就琢磨着课怎么上,天天在办公室备课,研究教案,制作PPT。上周,邀请她的师傅蒋成文老师及同年级老师听了2次课。以下是赵老师的教学设计:
4B Unit 5第一课时 Our New Home
教学目标
1.能会听,会说,会读Household things,Position,
2.能听懂,会说,会用Where’s/Where are…?It’s/They’re…
3.能听懂,会说,会用home,bedroom,living room,sofa,kitchen,come
4.熟悉家庭情境中的英语交流场景,生成相应的英语交流的词汇网络
教学重点 句型Where’s/Where are…?It’s/They’re…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运用思维导图技术来引导学生掌握某个生活场景中的英语表达可能需要的单词、句型。有两个方面的设计思路:
1、教师的板书采用思维导图呈现,构建面向真实场景的词汇网络
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不断通过板书的方式,呈现“Home”场景中涉及的各种物品,以及英语交流时采用的常用句型,让学生有一种整体感和场景感,能够在脑中生成家庭场景中应用交流所需要的单词和句型网络。本节课教师板书如下图所示。这也体现了从教师角度对本节内容的梳理和整体化呈现。
2、思维导图笔记生成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主体,促进词汇网络的内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即使将知识呈现和讲授得多么精致,但真正有意义的是学生在头脑中生成了什么,学生生成了什么,内化了什么。因此,我在整个课堂中以学生思维导图笔记的绘制为线索设计了若干个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听课、互动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将新的内容记录在思维导图笔记上,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有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体会词汇网络不断的扩充与完善。具体地,本节课有四个思维导图笔记绘制与运用的活动:
(1)启动思维导图笔记的绘制——Draw a Map about home. 听完一首歌曲之后,跟学生互动一起学习家庭场景中有哪些常见的物品,如bed和 sofa,chair等,学生记录在思维导图笔记上。这个阶段的时间需要3分钟左右。
(2)继续绘制思维导图笔记,通过本节重要句型“Where is...?”,由常见物品过渡到家庭的各个功能区和房间的表达,如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等?时间2分钟左右。
(3)操作与练习环节,思维导图笔记的丰富和词汇网络的整理。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听录音回答问题”、“阅读回答问题”等操作与练习,引入更多的家庭物品,单词网络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并且熟悉“Where is it?”、“It’s ...”等句型的运用,应对“家庭场景中找东西”的日常表达需求。这个阶段时间给的充足一点,5分钟左右。
(4)词汇网络的运用和完善。在“Step3 Consolidation”环节,让学生利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介绍PPT中的房间场景,有哪些物品,物品在哪里。这是一个思维导图笔记运用的过程,一方面作为学生表达的支架发挥作用,同时,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家庭场景内的词汇网络,学生在遇到类似的场景和会话表达时,希望能够自然地调动起这一词汇网络。这一阶段,学生也可以在同伴展示和回答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