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四次集体备课
时间:2018/6/14 14:17:44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117次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为了解决部队断粮的燃眉之急,彭德怀将军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给战士们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读准“絮语、融进、篝火、御寒衣”等词的读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饥寒交迫、殿后、坐骑、燃眉之急”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品读课文,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4.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时的心理感受,感受他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以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资料链接】
1.过草地的背景:1935年8月3日,红军进入草地,到达西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时,气候恶劣,变化无常。红军进入草地后几乎天天下雨,谁不小心陷入淤泥就为沼泽所吞噬。彭德怀和战士们一样在队伍中行进,遇到危险路段,指导排除险情。红军不仅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还要同饥饿作斗争。过草地前各部队虽尽力筹备干粮,可行程太艰难,走不到一半,便告断炊。茫茫草原,渺无人烟,到哪里去补充呢?前卫部队还可靠野菜、树皮充饥。后卫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饥饿严重地威胁着红军的生命。
2.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16参加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连长、营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红军井冈山会师后任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曾率部攻克长沙,首开红军战史上攻克省会的记录。长征途中,毛泽东对彭德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大无畏的作战精神十分赞赏,赠诗:“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读准“絮语、融进、篝火、御寒衣”等词的读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饥寒交迫、殿后、坐骑、燃眉之急”等词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感受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请认真地朗读课文,在你已经做到的目标上打“√”(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看拼音写词语。
yù hán yūn dǎo luó zi rán méi zhī jí
( ) ( ) ( ) ( )
xù yǔ jǐng wèi fàn wǎn jī hán jiāo pò
( ) ( ) ( ) ( ) 3.在正确读音或汉字下画“____”。
似(shì sì )的 塞( sài sāi ) 进 着( zháo zhuó )急
(预 御)感 ( 恕 怒 )吼 ( 坚 艰 )苦 ( 厉 历)程
4.查字典理解词语。
殿后 饥寒交迫
坐骑 燃眉之急
5.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请摘抄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助学
1.认识主人公.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耿直豪爽,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毛主席为他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彭德怀)
请生交流关于彭德怀的资料。
教师小结学生交流资料情况,引出课题,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课题。
2.预习反馈
3.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谁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按照“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的顺序来说)
过草地时,红军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把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枪杀给红军充饥的事。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总结: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
4.合作探究
(过渡:漫漫长征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朝夕相处,一起出生入死征战沙场,在彭德怀的心里早就深埋着对大黑骡子的关心与疼爱,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爱他的大黑骡子?用“——”划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学习步骤: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彭德怀喜爱他的大黑骡子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根据回答相机出示。
(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他吃完。
a生汇报,扣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谈感受。(“抚摸、念叨、悄悄地、一直看着”等词语)
b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关爱,感受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家人般的亲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a“深情”包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情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b 我们不仅要读懂意思,而且要读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这就叫品味。
c练读这句话。
(3)彭德怀背过脸去。
a如果我们能够看到,那你说在他脸上写着什么?
b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爱的体现,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说话练习:在行军路上它 ,他怎么忍心杀它。
(4)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a 军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摘下军帽?
b啊,在战友牺牲的时候,在怀念烈士的时候,所以我们从这句话感到,彭德怀将军是把大黑骡子看成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啊!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有感情地朗读。
(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a肚子饥饿不堪,为什么却“吃不下”?面对眼前那一碗鲜美的肉汤,他却“发火”了,他是在对谁“发火”?为什么发火?
b理解“发火”: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火发得越大,越能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对战士们深深地爱!
c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可是彭德怀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当堂训练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读了这段话,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你是怎样理解彭德怀“发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4.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温故预习
1.结合课文内容搭配词语。
艰苦的 草地 默默地 望着
轻轻的 征途 ︳ 深情地 摘帽
漫漫的 历程 ︳ 平静地 低头
茫茫的 絮语 缓缓地 说话
2.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漫:(1)水过满,向外流。(2)到处都是,遍。(3)广阔,长。(4)不受约束,随便。
漫漫征途( ) 漫步( ) 弥漫( )
迫:(1)逼迫,强迫。 (2)急促。 (3)接近
饥寒交迫( ) 迫近( ) 从容不迫( )
御:(1)驾驶车马。 (2)称与皇帝有关的。 (3)抵挡。
御用( ) 御寒( ) 御车( )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2课(学生齐读课题)
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有什么样的情感?爱。(板书“爱”)
但是最后彭德怀把大黑骡子杀了,师板书“杀”。
2.预习反馈
3.合作探究
彭德怀既然那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彭德怀先后一共下了几次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在什么情况下分别下了这三次命令的?在文中画出来?在你认为读得懂的地方写一写批注。
学习步骤:
1.彭德怀一共下了几次强杀大黑骡子的命令?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三次命令的?用横线画出来。
2.读一读画出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和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依次出示三个句子)
A:交流感悟第一次命令。
过渡: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牲口以解燃眉之急,当饲养员告诉他连大黑骡子在内一共还有6头牲口时,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出示,齐读)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1)什么叫“燃眉之急”?文中是指什么?
(2)相机出示文中描写战士过草地饥饿状况的一段话。
(3)这是普通的草地吗?这是地狱啊!到了此种境地了,你觉得大黑骡子该不该杀?(该)
(4)可不可以不杀?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找找理由。如果是你,此时还可以找出哪些不杀的理由。
(5)但是,为了更多的战士能走出草地,为了革命的胜利,彭德怀毅然决然地要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你能把彭老总的第一次命令读好吗?
(6)战士们认可他的这次命令吗?
(7)面对彭老总与战士们展开的激烈的争论,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段对话的呢?(出示相关句子)分角色朗读。
(8)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并作补充。
“平静”:体会彭老总内心的极不平静,极力克制,极其不舍。
“流着眼泪”:从战士们的据理力争中感受他们对大黑骡子的爱,进一步感受他们对首长的爱。
“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抓住这句话,让学生想一下失去大黑骡子后彭老总的处境,感受彭老总为战士们所作出的牺牲。
B:交流感悟第二次命令。
过渡:战士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命令。
(出示,齐读)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1)师问: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
①因为他内心很痛苦,不想杀,可又不得不杀。评价:的确,他的内心是矛盾的。
②晚一分钟,就多一个战士倒下。评:时间就是生命,此刻的彭德怀担心的是命悬一线的战士啊!
(2)过渡:可是——(引读: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3)你们认为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漫长的、紧张的、令人窒息的、难熬的、折磨人的……)
(4)想象:在这漫长的20分钟里,一幕幕往事又涌上心头,彭总思绪万千,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彭德怀想到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饲养员说它为革命立过功,彭德怀说它为革命立过功,选择一个情境,想象彭德怀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练习说一说。
(在行军路上——评:它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评:它是战场上的英雄。 在宿营地——评:这些都是温暖人心的回忆啊!)
师: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他的面前,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的身影。此时彭德怀说立最后一次大功,是指什么?。
C:交流感悟第三次命令
过渡: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去。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不能)
因此,彭德怀发怒了,他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出示、齐读)
(1)指名读:谁用怒吼的声音读一读。 (生读,让学生评价:他读得怎样?你来读读。评:是从内心吼出来的!)
谁再来试试?评:看来他真的发怒了。一起试试。
(2)问:同学们,从彭总怒吼的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①他很生气。为什么生气?方副官长一直没有开枪,他在催他。
②他很着急。急什么?再不开枪,战士会倒得更多。
③他的态度很坚决。
(3)让我们和彭德怀一起生气、一起着急,一起怒吼——(生齐读)
(4)思考:如果方副官长不开枪,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那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内心太痛苦了,又很着急,想逼他快点开枪,也好早点救战士们。评:是啊,他急啊,再晚下去,倒下的战士会更多呀!)
(5)师: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彭德怀向为革命而献身的大黑骡子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此时此刻,彭德怀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
(6)同学们,短短的几十分钟,彭德怀下了三次命令。我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3到20小节。从这三次命令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
4.小结 (师范读)
出示:“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1)“滚滚铁流”指的是什么?“铁”说明了这是怎样的一支队伍?
(2)此刻,你问问那个晕倒了依然爬起来的战士,问他是谁给了他力量使他爬起来的,他会说——(是军团长给了他力量)
此刻,你问问那个饿了三天三夜的骨瘦如柴的小战士,是谁给了他力量能支撑自己不倒下,他会说——(是军团长给了他力量)
你问问所有的红军战士,是谁使他们能够成为滚滚铁流,拥有了势不可挡的力量,他们会一起回答你——(军团长)
(3)引:一支“身无御寒衣,肚内饥”的部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大爱才会“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课文学到这,之前的问题你明白了吗?(板书:更爱战士!)
(6)让我们一起怀着深深的敬意再读课题。
5.总结全文
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但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这爱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
板书: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更爱战士!
不耐烦 内心的难受
怒吼 深厚情谊 爱战士
发火 悲伤之情
三、当堂训练
1.“燃眉之急”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漫长的20分钟里,一幕幕往事又涌上心头,彭总思绪万千,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彭德怀想到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共患难的岁月。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最后一次大功”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身无御寒衣,肚内饥”,用文中的词语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滚滚铁流”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他们为“铁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