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二次集体备课

时间:2018/5/30 15:17:50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303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二次集体备课

主备人:石荣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命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得到作者和刘老师情感、精神的熏陶。

  3、深入细节,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披文入情”,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情、体验、表达,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1、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  

    2、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天又到了,万物复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到处充满生机。在这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小河边愉快地放飞着风筝,老师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清代诗人高鼎的名篇《村居》。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师生齐读)  

     2、诗中的“纸鸢”就是风筝。板书:风筝  提醒注意:筝是翘舌音,后鼻音,风筝是用竹子做成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是一个“争”,这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

      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而且还寄托不尽的思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理想的风筝》。  

    4、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学生质疑。

5、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板书:苏叔阳)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打开书,根据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作者苏叔阳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3)文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

      3、学习多音字。

     1)翘的读音及组词。

     2)欣赏连翘花的图片。

     3)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翘”。  

     4)根据字典的解释,给“撒脱”的“撒”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学习词串,整体感知  

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苏叔阳回忆刘老师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板书:现实——回忆——现实)  

2、学习词串,思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追风筝)  

 3、文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2、哪些词语把春天给写“活”了?  

 3、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是触景生情,是对刘老师不绝的思念。

 4、我们再来读一读,就会感受到春的活力,春的激情,春的美好。(配乐朗诵)

    五、品味语言,体验“思念”

     1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默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画出相关语句,点出重点词语,把感受到的用简练的语言批注在旁边。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所画的语句。

2  学生自学,批注  师:已经学完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同桌交流。

 3  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   

过渡:通过自学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预设:   

(1)刘老师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的人。(出示:课下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2)刘老师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人。

 第一处: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重点理解:  

     预设:谈“亲手”,体会出刘老师身体条件不利于奔跑,但是亲手去做,把自己当健康人看,展示自我。

     师:谁也找的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引导:他绝不肯放弃的是什么(欢乐)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自己读  

 过渡:刘老师不仅要亲自去制作风筝,而且还要亲身去体验生活带给他的欢乐。刘老师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处: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A、学生谈,抓故意体会(引导:谁也找的是故意这个词,还有其他感受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刘老师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  B、这是对刘老师放风筝时动作的你描写,找找看还有吗。(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  再读这句话,用你的心去感受,看看从这些语句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除了高兴、顽强,还有别的体会吗?  

C、(范读:从老师读当中你还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指导朗读:怎么读呢,自己读,谁来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  教师:整合出示放风筝的语句,读一读看看这三句话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亲手 ) 教师:从作风筝、放风筝到追线拐都是亲自去做,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教师: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

5  活啊!   教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去感受刘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吧! 教师引读:(配乐)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腰身。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学生接读:制作风筝)虽然刘老师的腿不便于奔跑,然而(接读)刘老师不但要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感受生活带给他的快乐,有时候还有意散开手,去追赶风筝,你看。  教师:刘老师仰望蓝天,看到翱翔盘旋的风筝,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这么艰难为什么还会如此的快乐,你觉得刘老师会想什么(想好后和同桌交流;汇报时说不到位结合课题以及从学生的角度引导)  过渡: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意思,你能读读吗 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师: 这是我们从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中体会到的,他在其它方面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吗(对工作的投入,对学生的关爱都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活动过程材料:

pt2018_05_30_15_13_30.jpg

pt2018_05_30_10_07_33.jpg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