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
时间:2018/5/15 10:28:31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306次
11、《彩 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一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能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新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生猜出谜底是彩虹。
2、师板书课题“彩虹”并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彩虹像一座弯弯的小桥,由七种颜色组成,通常出现在雨后。)
3、师过渡:有一位小朋友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想打了许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名生认读。
师出示“一座山、一座桥、一座房子、坐下、请坐”这些短语和词语,引导学生区别“座”与“坐”的不同用法。
(2)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提着、那把、浇花、走到、洒下来、挑水、高兴,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着”在此处读轻声,“洒”是平舌音,“兴”是翘舌音。
②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③ 鼓励学生利用动作、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提着”“高兴”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④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3) 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拿着、镜子、照亮,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拿”是鼻音,“镜”是后鼻音,“照”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 指导长句子朗读:
妈妈,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圆的镜子,走到桥上去,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
师范读,生练习朗读,注意恰当的停顿。
③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3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4)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秋千、花裙子、成了,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成”是后鼻音。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秋千”的意思。
②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哥哥,如果我把/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拿去挂在/彩虹桥上,我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我的花裙子/不就成了一朵彩云/飘来飘去吗?
学生练习朗读,师指名学生朗读后范读,强调根据句意在朗读时注意恰当的停顿。
①出示词语“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指名学生认读并交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来*去)
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如:跳来跳去,游来游去,蹦来蹦去,走来走去。
1、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巩固识字。
(1) 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 单独出示本课生字,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并强调“手”和“礻”这两个新偏旁。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词语,并读通了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都到彩虹上去干什么了。
2、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作者拿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梳头,拿着哥哥的秋千到彩虹桥上去荡秋千。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到、那”,观察相同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
“那”:左窄右宽,双耳旁写得自然有笔锋,横折弯钩、竖笔顺要强调;第一笔横折钩的折在竖中线上;
“到”:左宽右窄,第二笔横折贴着横中线,“土”下面一横变一提,立刀旁的竖钩高于左半部分。
师范写,生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并修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而美丽的彩虹,还认识了一位想到彩虹上去玩的小朋友。那么,这位小朋友梦想着如何到彩虹桥上去玩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11、彩 虹
爸爸 妈妈 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