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

时间:2018/4/8 9:17:36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531次

                   《二泉映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文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主要记叙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及其创作《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读绿线内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聆听音乐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今天这节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希望大家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片断。

2.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揭题导入

1.其实,“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不信,你去书上找找看。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二泉映月》,走进阿炳的人生。

  1. 师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对比阅读,体验人生

(过渡)惠山的美景令人心醉,可是长大后的阿炳却再也看不见了,他双目失明,只能靠耳朵去聆听泉声,靠心去感受月光。

1.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写到阿炳几次到二泉的情景?思考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阿炳两次来到二泉

第一次 流水声  

第二次     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此时已是物是人非,同样的佳节中秋,同样的淙淙泉声不同的是什么呢?

3.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名读,读出阿炳的心声

4.过渡:在十多年后的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2)师生交流命运给予阿炳的沉重打击。

3)归纳概括:至亲离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4)课件出示: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A、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拿着胡琴出去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戴着墨镜拿着二胡走在大街上……

C、……

(各自写话,用时约5分钟。)

   但阿炳退缩了吗?消沉了吗?从哪读出来的。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因此这泉声中不仅仅有叹息哭泣,更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再读“渐渐地……

四、学习精神,总结升华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生命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理解一首曲子,学习一种精神,深华一种情感……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坎坷(悲伤、哀痛、哭泣……

             音乐的热爱   生活的向往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