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第一次集体备课

时间:2018/3/22 15:11:33 来源: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300次

C:\Users\dell\Desktop\IMG_20180321_164345.jpgC:\Users\dell\Desktop\IMG_20180321_164314.jpgC:\Users\dell\Desktop\51ebca88712cf4cd.jpgC:\Users\dell\Desktop\IMG_20180321_155430.jpgC:\Users\dell\Desktop\IMG_20180321_154821.jpgC:\Users\dell\Desktop\3becc4f5d5be759b.jpg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形象。

4.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扮男装的女英雄, 叫花木兰,想不想听一听她的故事?  

2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能读准吗?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齐读。

4通读课文,说故事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花木兰。解释:巾帼是古代女子带的头饰,这里的巾帼英雄就是女英雄  1)谁来读一读?  

2)师:把你的理解放到朗读中告诉大家。(师:听出来了,他强调了女英雄。板书:女英雄)  3)她叫什么名字?谁能把你的理解放到朗读中告诉大家?   2.说心目中的英雄。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生:勇敢、不怕吃苦、英勇善战、武艺高强……

过渡:师:是呀,花木兰既然是个女的,而且,古代的女子是不给参军打仗的。那她为什么还要去参军呢?她是怎么想的呢?拿起笔在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关键句,扭住中心词。“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自由读,划出描写木兰心里想的句子。  

2)指名说。(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3)现在你们就是花木兰,读一读她心中所想吧,谁来试试? 指名读

4)他在读的时候其他小朋友想一想,木兰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对呀!点出焦急万分。   能理解这种心情吗?不用说,用读表达出你的理解来。

师引导过程:不够味,还听不出来你很焦急呀。你想:国家正在打仗,军情紧急,国家有忧;家中没人可以参军,家里有忧。能不焦急吗?(生读)

师:听出来了,还看不出来你焦急万分的样子。(生再读)  师:看出来啦!你读的时候为什么皱眉头呀?   你就是小木兰,你急什么呀?干嘛这么焦急呀?   读好该句子。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边读一边想就能感受到词句中含着的人物的心情。这种读书方法真好呀!

2.想象情节,感知英雄形象。

过渡:如果是你,你会着急吗?(生:着急。师:是呀。国有难家有忧,谁不着急呀!)在危急关头,花木兰怎么做的呢?(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指读句子。

2 她干什么啦?  生: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师:如果你是她的家人,你会同意她这样做么?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生:同意。(师评:你真是个深明大意的好孩子;你真是个为国着想的好孩子;)不同意:(师结:是啊,爸妈怎能舍得她远离家乡呀!怎么生活呢?再说,女孩子怎么能上战场打仗呢?军队也不收她呀!)

现在你们就是小花木兰,一心想女扮男装,替父亲去参军打仗。你们会用什么理由,用什么方法去劝说你的家人同意你去呢?(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交流。(引导学生围绕“为国为家”的中心说。)

师:假如他父亲说:女儿呀,听说你要替我去参军打仗。你是个女的,人家不要你呀!还是我去吧!要不咱们都不去?

(师随口评:机智的木兰;心系家人,爱家的木兰;心系国家安危,爱国的木兰。)

师:你们真是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呀!

师:假如妈妈说:女儿呀,你不能去呀,打仗多危险呀,你一个女孩子,敢和敌人拼杀么?

师:假如她提弟弟说:姐,我不让你去,你走了就没人和我玩啦!  

师:安慰他!教育他!(他也八九岁了,能不能给他也讲点道理,教育教育他呀!)

小结:你看,我们一边讨论一边说,又读出了故事的情节!小朋友们,读书有趣吗?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

小结:在品读中,我们感受到花木兰一心想到国家、想着家人的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板:爱国爱家)

你敬佩她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呢!(第二自然段)

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她这样做能行吗?(师设问:你为什么认为她能行呢?并随机点评:行,你相信她,有志者事竟成!不行,是啊,她毕竟是个女的,女子从来就没有上过战场的呀!)师:结果如何呢?我们向下读!

1.随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  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师:先看第一句,都有哪些动词,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看看从这些词语中你还能读出什么?  

师结:“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是一个排比句式。这里的四个动词展现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她随同大军拔山涉水,行动迅捷,丝毫不弱于男儿。

师:读第二句,你知道了什么?

生:功劳大!

师:对呀!她在边疆待了多年,在这些年中她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的许多次侵略。

师:她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家立下了许多大的战功。这就叫“赫赫战功”!

(生读)

 想不想看一看这位英勇善战的女英雄?

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师:对呀,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指名读战功句。)

师板画边说:她渡过了波涛滚滚的黄河,翻过了高耸入云的燕山。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多么英勇呀!让我们一齐来夸夸她!(齐读并背第三节)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战争结束了,女英雄花木兰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来探望她的将士们怎么样呢?

1默读第四段,画出有关词语。

2.交流:

生:惊讶。(出示对比图)

师:对呀,由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变成了文静俊美的姑娘!能不让人惊讶么?  

师:所以,来看望她的将士们都很吃惊呀!(出示图)如果你就是将军、士兵,你会怎么说呢?

再看看图,想一想还会有哪些人来看望她呢?(朋友、邻居、小时候的小伙伴……)如果你就是她的朋友、邻居、小时候的小伙伴,还会问她什么呢?

3.配乐齐读。

4.出示: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师:木兰竟然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真让人万分惊讶!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啦!带着你的惊讶之情读这一句。

(师引导:你惊讶什么?对呀!读!齐读。)

六、总结全文

1.人们还将木兰的故事写进了诗中。《木兰从军》这篇课文就是根据《木兰辞》写成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同学们课后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让“木兰从军”这个感人的故事留在你的心中。  

3.学习生字

师范写,学生描红,写硬笔习字册。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