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二)
时间:2015/12/8 13:21:16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975次
老师,您辛苦了
活动目的: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
活动形式:讨论交流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出示照片(本班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合影)
小组交流
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心中就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 我想,当你们看到它时,一定也能感受到老师们对你们的爱。
2.出示照片:(课文中的照片)
思考:看了这张照片,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
师:这张照片上的老师是毛老师,你们想知道关于她和 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二、分析课文(使学生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张老师是怎样对待胡平的?她为胡平做了哪些事情?
胡平有什么变化和进步?
3.小结:
张老师为胡平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从学习知识、做人的道理各个方面去教育胡平,使胡平逐渐懂得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别人有用的人,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培育着胡平这棵幼苗。
在张老师的帮助下,胡平从一匹"野马"变成了一匹"骏马",最后成为了一名名牌的大学生。在这些进步中,张老师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
4.全班交流:
你们想对张老师说些什么?
5.小结:老师把全部的爱和心血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我是属于孩子的"是每个老师的心里话,老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老师的工作是光荣的!
过渡: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张老师",让我们看看我们学校中的"张老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吧。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许多"张老师"生活在我们身边。)
1.师:课前,同学们采访了我们学校中的老师,请把你采访的情况和大家说一说。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
在学习上,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的学习的?
在生活上,老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成长的?
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样耐心给予我们帮助的?
3.小结:
我们的老师也像张老师一样,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们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离不开老师付出的心血,我们的茁壮成长就是老师的心愿和希望。
四、指导行为(是学生知道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努力工作,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1.小组交流:
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老师讲课时我们为什么应该认真听?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在作业中的评语?
2.全班交流:
3.小结:
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听,并且照着去做,听从老师的教导。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当作业批改后,要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体会老师评语中的含义;当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后,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尊重老师的劳动也是尊敬老师的表现。
五、辨析导行(进一步深化所学道理)
1.出示投影片一:(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一题)
小组交流:
小明和小红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小结:
作业本上的评语是老师的辛苦劳动,不尊重老师写出的评语,就是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
2.出示投影片二:(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二题)
小组交流:
小玲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
低年级的老师现在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他们把我们领入知识的大门,为我们现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些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们或者不教课,但是他们一直为我们的教学而服务,同样为我们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要尊敬每一位教师。
3.读读下面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育者。
--邓小平"
4.请同学讲讲尊师的故事。
小结:
古时候人们就很注重尊敬老师,我们的许多革命前辈也是如此,看来,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5.出示邮票:这是1986年9月10日,邮电部出版的关于教师节的邮票,说明尊敬老师已经是全社会人们的共识。
六、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说一说
为什么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总结:
我们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长都是老师辛勤培育得来的,我们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桃李满天下,让我们一起说一声:"老师辛苦了,光荣啊!园丁!"
紧 急 救 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紧急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救助。
2、学会更多的应急知识和技巧用于救助自己和别人。
【教学方式】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分析讨论沟通、思维训练等
【教学设计】
一、通过“中国骄傲”(课件)导入课题:
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位2005年被公安部授予的“中国骄傲” 称号小英雄。(欣赏课件1)袁媛的父母到底得救了吗?袁媛又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使他的父母得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紧急情况下的救助。(板书:紧急救助)
二、分析案例一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袁援是怎样解救父母的。老师先不告诉你们,通过下面两个案例的分析,我相信同学们自己会找到答案。我们来看一段木偶剧。(播放课件2)
案例一:一天傍晚,五年级三班的小帅哥正在回家的路上,一名歹徒不知从那里窜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小刀,“身上带钱了没有?有钱赶快那出来,饶你小命!不然的话,嘿嘿……”在歹徒的威逼恐吓面前,小帅哥的脑子嗡嗡作响,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如果你是这位小帅哥该怎样办呢?下面小组进行讨论。好停。有那位同学替小帅哥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好你说。生:要镇静看准时机就逃跑。师:逃的了吗?如果逃不了,你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不过这位同学说的要镇静是对的,(板书:镇静)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首先要保持镇静的心态。谁再说?生:咬他的手,夺他的刀。大声呼喊救命,吓跑他。师:这些方法与前面同学的方法是一样的,在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盲目的反抗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同学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呢?生:佯装害怕屈服,先答应歹徒一些条件,把他要的东西抛远点,等他跑远去拣钱时,及时逃跑。(板书:佯装)佯装害怕会使歹徒以为你真的害怕他,而放松警惕,答应一些条件可以巧妙的与歹徒周旋(板书:周旋)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在歹徒去拣钱的时候及时逃跑,并报警。老师提供了六种巧妙实用的方法,供你们遇到类似紧急情况参考,但是也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机动灵活应变(课件展示3)
①、周旋法。佯装服从,稳住对方,分散其注意力,寻机脱身报警。
②、耍赖法。突然倒地打滚喊叫嚎哭,引来围观者,趁机报警。
③、呼叫法。在有人经过的时候,大吼“救命啊……”引来旁观者,伺机脱身。
④、认亲法。当不远处有大人时可佯装认识,直呼“二叔” “三婶”。
⑤、放线法。佯装害怕,暂时答应对方条件,约定时间、地点交钱物,待对方离开后报警。
⑥、抛物法。把书包或身上值钱的物品向远处抛去,当歹徒忙于捡钱物时,快速脱身报警。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遇到歹徒的急救办法,下面再来看一个案例,我请三位同学用小品方法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
三、分析案例二
案例2:河边,小华和明明正在附近看书,听到水面上传来的呼救声,小华和明明飞快地跑到出事地点,一起商量救助办法。
师问:小华、明明你们想出什么好办法了没有。
生:找木块丢给落水者,或者找个树枝、竹竿把他拖上来。师:小华、明明想出一种办法,很好!但是现场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又该怎么办呢?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生:呼喊救命,打电话报警。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板书:多方求救、运用常识)
但有一点老师要告诉你们,当发现有人落水时,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方法救助他人。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课件4)
1、首先应向有人的地方高声呼叫,同时尽快找到方便可取的飘浮物抛给落水者,如救生圈、木块等。
2、救助者也可迅速脱下自己的长裤在水中浸湿,扎紧裤管充气后再扎紧裤腰,抛给落水者。并告诉落水者不要试图爬上去,因为裤子里的浮力是有限的,只能用手抓住,借以将头浮出水面呼吸,耐心等到救援人员到来。
3、救助者也可找到竹竿、长绳或将腰带围巾连接后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
四、学生自己解决导语中的悬念
通过两个案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紧急救助的知识,而且方法巧妙实用。那么我们现在回到本课开始的危险中,看看同学们是否也能运用常识来巧妙的解决袁媛的问题。小组先讨论一下,并把结果记录在80页备忘录中。好停,看屏幕,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否也象袁媛一样巧妙实用。(展示课件5)
袁媛不经意的推、关、捅、拨挽救了自己父母的生命,而她的这一举动也被公安部授予为“中国骄傲”消防英雄称号。好多组同学们的紧急救助方法与袁媛的方法一样,也就是说在紧急情况来临的时候我们也能象袁媛一样,进行紧急救助。看来,许多同学都能成为“中国骄傲”的小英雄。
五、知识站
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情况需要我们紧急救助?生:炎热的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同学发生中暑。师: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帮助患者尽快散热,如果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医院。生:发现有人触电。师:绝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应立即断开电源,然后拨打急救电话“120”。生:在楼梯摔下来怎么办?师:先自救(如果骨折不要随意搬动身体),然后拨打急救电话“120”。师:同学们,生活中的急救实例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下面我们来做几道判断题,看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应对。(播放课件6)
六、师: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我们已经掌握很多急救方法,大体应掌握这样的原则(课件六),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小声读一遍。停,我们掌握这些急救方法还不够,还要让更多的人都掌握紧急救助的方法,所以,我们还要积极向家长、同学、亲戚、朋友宣传。老师这里有很多宣传方法(课件7)你们喜欢哪种就用哪种,今天就开始行动吧。
七、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了很多急救方法。生:我学会遇到紧急情况要镇静,多方求救不马虎。生:运用常识自救。
自信心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教学目的:通过此课内容教学,使学生明确自信心是心理状态表现形式之一。有自信心、顽强毅力、发奋图强,从而乐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难点:理解怪圈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活动课设计
1.教师导言:
学习过程是受人的心理支配的。自信心是心理状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心理素质范畴。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的毅力,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就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应付增强,学习成绩就能获佳。
2.教师画出怪圈图示:
a我数学不行,我总是这样;b今晚不管怎样,我要完成这些题;c我想多考虑考虑,也许能答出来;d我真的还不行;e为什么呢?f 因为。
3.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由研讨)。
(1)上圈图示说明怎样的心理状态?(缺乏学习自信心)
(2)针对自己实际,画出与上图类似的怪圈。(学生会广阔思维,画出具我的有特点的类似图示)
(3)认真想一想,所谓怪圈怪在哪里?如何解决?(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习自信心)
(4)教师小结:
我们在学习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怪圈图示情形。这个怪圈是一种恶性循环,怪圈并不怪,它有深刻的涵义。怪在我们原来没有很好的认识它的实质--缺乏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这是所表现的是自信心不强。只要你们打破其中一环,并注入积极的内容和因素,是增强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方法。我们的传授课将解决这个问题。
二、传授课设计
导言:我们已经在活动课的实践上认识了自信心对学习的影响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又如何理解、认识、解决呢?我们现在就学习研讨之。
1.什么是自信心?(先让学生界定)
[所谓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已,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情况,适时加以界定说明。
2.自信心的作用。
[迸发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和障碍、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学习目的、任务]
3.教师例举缺乏学习自信心实例。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再举例。
4.怎样才能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呢?
例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张广厚学习数学情况。
学生讨论认识哲理。
[不能用考试成绩高低来评价自己,要保持必胜信念,发奋努力,改变现状。]
例2:一学习较差生学会小提琴。
学生讨论认识哲理。
[发掘自己的其它特长。]
例3:某学生学习数学课(扣回怪圈)。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活动课及传授课的认识和学习,明确了自信心对学习影响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应结合自己学习实际,增强自信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在学习上或某方面得到发展,获得成才,取得成功。
课后思考:心理状态表现形式的其它要素(内容)是什么?如何调节、预防和调整?
从心灵走向心灵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交往的作用,交往发展的阶段。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交往的新特点及友谊的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交往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及学生阶段友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集体活动”、“去医院看病”、“上街购物”、“促膝谈心”、“共同学习”、“听报告”灯片教学,认识交往是人类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幻灯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学习交往的作用,总结出交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交往也是人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
(1)获取友谊(举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故事)。
(2)提高素质(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
(3)稳定情绪(进出问题:你为一件事烦恼怎么办)(讲读讨论)。
2.通过启发帮助学生总结交往发展的阶段。
(1)同性群友期 (2)同性密友期 (3)异性群友期
(4)异性密友期
3.通过“小品”、“观看录相”引导学生总结出友谊的特征。(小品表演)
(1)稳定性(学生自编小品演出,闹意见后和好)。
(2)亲密性(可看录象片《年轮》节选)。
(3)矛盾性(引导学生看书或讨论)(录相教学)。
4.学生交往的新特点。
需要迫切性;观念开放性;行为自主性;范围广泛性;手段多样性。(通过讲课、阅读、举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们需要交往,我们需要友谊,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让我们大家都在友谊的陪伴下走过自己美丽的季节。(启发教学)
板书设计:
1.交往的作用。
(1)获取友谊。 (2)提高素质。 (3)稳定情绪。
2.交往发展的阶段。
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异性群友期。
3.友谊的特征
稳定性;亲密性;矛盾性。
4.交往的新特点
迫切性;自主性;开放性;广泛性;多样性。
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
我是小学生
[导读]
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活动。以下是几个解决小学生自私的心理游戏。 原文地址:《我是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作者:申蕾《我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
心育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变化,从情感上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2.通过辅导活动,让小学生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游戏,而是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活动过程:
一、录象导入
看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朋友背着新书包干什么?猜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小朋友背着书包来上学,可高兴了,因为他们知道从今起,他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板书课题:第一课我是小学生
二、活动与训练
1、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比书包的大小,对比书包里面书的书的大小厚薄,对比书本的多少《讨论》。请几个主动积极的小朋友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与在幼儿园时的不同,其他同学作以补充。
2、针对发言,大家展开计论,和同学们一块说说当小学生的感受,并讨论怎样能做一名好学生。
3、小品:
内容简介:我是一名小学生
每天早上,叮呤呤的小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知道,我该起床了。因为我要去上学,我是一名可爱的小学生了。如果起床晚了,我就可能上学迟到了。我知道,当一名小学生,上学不能迟到。妈妈帮我整理书包,我对妈妈亲切地说:"妈妈,我自己整理吧,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是小学生了。"背上书包我高高兴兴上去学校。一路上,小鸟为我歌唱,小树为我欢呼,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来到学校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您好!",见到同学说声:"同学,您早!"。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应懂礼貌。
想想:(一)上小学后的我和幼儿园的我不同的是:
(二)做一名小学生我感到很快乐,因为:
三、结合小学生守则:启发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优秀小学生。
师小结:在幼儿园主要活动是游戏,而进入小学后,主要活动是学习。
四、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生应时时用《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想想自己做的怎么样,还有那些没做好,努力去做到
我是什么样的人(正确评价、认识自己)
教育目标:
教师:了解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教给学生评价自我的方法。
学生: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二、授新课
教师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学生念一遍。最后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 堂活动
a)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
1、 兰兰怎样了解自己的长相?
2、 明明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 你打算怎样认识自己?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位同学在全班发言。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b) 谈一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问题:
1、你喜欢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吗?
2、 你在同学面前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吗?
3、 你是否不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
4、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吗?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想一分钟,最后请四位同学们自由发言。
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c) 说一说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指定的页,默读一遍后,按题意在书上写出你们的回答,然后同桌交换着看看各自所写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如实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d) 请你选择
教师将纸板挂在黑板上,板上有两道选择题:
i. 当同学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时,你应该怎么办?
1. 立刻行动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2. 反正是老毛病,不改也过得去。
3. 我的优点比缺点多,自己很知足了。
请将你的选择填在( )里。
ii. 当同学给你提出不完全正确的评价时,你怎么办?
1. 把不满的话憋在心里。
2. 想方设法为自己的缺点辨解。
3. 与同学进行心灵交流,坦诚相待。
请你将你的选择填在( )中。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把你的选择填在括号内。
目的是教育学生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对待同学的评价。
e) 采花游戏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来,讲台一左一右有两个“花园”,请将喜欢的“花朵”采到“花篮”中。其他同学打开书,将你采摘的“花朵”上的字都写在卡片纸上,然后写上你的名字,交给老师。
目的是了解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四、 实践指导
a) 演讲比赛
教师将演讲题目写在黑板上:认识我自己,并向同学宣读演讲要求。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b) 老师教你认识自己
教师在教室前的屏幕上呈现“背景知识”中提到认识自己的六种方法。
1、 照镜子
2、 反省自己
3、 参加课外活动
4、听取别人的评价
5、 敢于同他人竞争
6、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
教师:老师念一遍,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
五、 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评价自己的重要性,了解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还学会了认识自己的几种方法。
六、课外活动
请学生给自己画一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