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社会人士讲稿)

时间:2015/12/21 13:51:20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768次

“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系列讲座之一

重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家长学校观摩课上的讲稿

各位家长,首先让我们来共同看几幅历史画面:

画面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画面二:奥运健儿接受颁奖场景

画面三:98年江泽民在抗洪前线讲话  画面四:申办奥运成功时的场面

家长朋友们,每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些画面时,我想我们大家的心情都会无比地激动,每个人心中都会充满激情。是呀,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得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我们祖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获得的每一个胜利而高兴,而自豪,事实上这样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在我们中华民族是古而有之,这实际上是一种民族精神在我们身上的具体体现。

一、   对中华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

    家长朋友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孕育和发展着自己的理想、追求、情操和价值观念,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胜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可以说,这些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

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民族精神”含义,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品格。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我们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系列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伟大精神。回顾近现代我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辟概括,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在党代会上将民族精神这一概念写进大会的正式报告。

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发展是硬道理,现在全国各地都着力大开发,大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从我们江宁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但我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事业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式各样、形形色色、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正在与我们传统的观念在相互激荡。我们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我们身边的有些人与以前相比变得更加崇尚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他们心中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奉献意识日益淡漠,市场运作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已波及到社会各个角落,也出现在校园之中。目前,有的小学生、初中生在吃喝穿戴上讲排场、竟奢华,盲目攀比名牌。有的高中生过生日大摆宴席,六七个同学能喝两箱啤酒和一瓶白酒,结果“小寿星”喝成胃出血,当场晕倒,被送医院抢救。有的大学生住在有空调、电话、水电齐全的宿舍里,仍抱怨“房间不隔音,一点不浪漫,个人隐私都没有。”因而不愿住集体宿舍而到校外租房。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校园中的反映,应该说这种民族精神缺失的现象如果不迅速得以遏止,那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就会受到影响,更会影响到我们各位家长孩子一生的发展。

当前着力培育民族精神已经成了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南京市近年来也特别注重培养全体市民的民族精神,先后涌现出了如周光裕、薛爱萍、张勇、马福银等一批先进人物,这些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出了新时期的民族精神。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记得在读书时,老师曾跟我们讲过这样一句话,当时我认为这只是他的一种人生感悟,现在细细想来这句话是极富哲理的。又想到我们现在的学生,在过若干年之后,他们就要长大成人,建设祖国的重任就要落在他们的肩上,如果他们不广泛地吸纳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不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那么他们将很难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所以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培育孩子的民族精神。

二、重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

家长朋友们,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您的孩子要具有民族精神,但我们知道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的形成绝不是一日之功,这有赖于我们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有计划地去对孩子施加影响、进行培养。接下来我想和各位家长朋友来重点谈谈: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话题。

(一 )与时俱进,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

谈起艰苦奋斗,我想我们在座各位一定会有很多感触。我们以前是把“穿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视为艰苦奋斗;把吃饭标准仅仅定在“吃饱肚子”不追求“吃好”视为艰苦奋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视为艰苦奋斗。

如今社会各项事业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如果我们再以这个标准来认识、理解艰苦奋斗,这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艰苦奋斗呢?对这个问题有以下三种观点,我们来看一下:1、有人认为艰苦奋斗是过去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艰苦奋斗没这个必要了。2、有人认为,是否艰苦奋斗只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关紧要,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3、还有的人认为时下是吃穿讲高档、生活讲排场,谁再艰苦奋斗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傻子等等。应该说以上这三种观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今天讲的艰苦奋斗的具体内涵已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大家知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适当吃好一些、穿好一些、玩好一些这是应当的,这合乎我们人的本性。但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好过紧日子适当改善条件的关系、适当消费铺张浪费的关系,艰苦奋斗贵在奋斗二字。我们应该把艰苦奋斗理解成:珍惜劳动果实、不浪费、不铺张、不奢侈;舍得出大力、流大汗、努力干事、能干成事。”

家长朋友们,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从他的话中,我们足可以看出艰苦奋斗精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这样一点:那就是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人肯定是难以立足现实社会的,而一个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

(二)当今孩子急需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来看下面几则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我们能想到一些什么呢?

材料一:有心父亲勤磨砺,三子彼岸传佳音----一个普通家庭的家教故事

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有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家庭的男主人是位很普通的小学教师,女主人是位很普通的商场营业员,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培养出了三位留美博士。老大曹辉东是美国耶鲁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联邦政府新闻总署下属机构工作;老二曹辉宇获得美国奥尔巴尼医学院生化专业博士学位,现留校搞研究;老三曹辉宁先后获得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柏克来大学教授。一户平常人家相继走出了3位留美博士,一时成了当地人的美谈。

3个孩子为什么这样有出息?是不是有什么诀窍?面对许多人的提问,他们的父亲这样说:(要有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说实话,在孩子们的少儿时代,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是比较差的,当时我们夫妻二人月薪总收入只有70多元,全家5口人生活,还要供孩子上学读书。孩子们穿衣服是新老大,旧老二,补补纳纳是老三;饭菜也很简单:青菜汤、咸韭菜,红烧豆腐煞煞馋。每逢假期,还托人找零活给孩子们干,如剥蒜头、拣羽绒等。一是贴补家用;二是让他们吃些苦,体验生活的艰难。有次我带老三去看望老父亲,我的家离父亲住的地方有15花梨,本可以坐车前往,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好机会,所以就决定步行去。当时孩子仅9岁,走走歇歇,脚上还是起了血泡,孩子连喊吃不消,可是我硬是没叫车,仍鼓励孩子继续走。两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完了全程,孩子的爷爷见到这种情况,怪我们太节省,但听了我的解释后,老人家也点头称是。事实证明这种吃苦精神的培养对孩子后来的奋发上进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一个数学竞赛金牌得主的生活片段介绍

 这个说的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女同学的故事,这个同学的名字叫吴迪,她在1997年全国第七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代表南京市到广州中山市参加了全国的总决赛,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全国各地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华杯赛金牌,当年被南京外国语学校免试录取。这个同学的奶奶是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师,爸爸妈妈都在企业工作,据我们了解,家里人对吴迪的要求一直十分严格,也注意创造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所以这个同学在各方面表现也是十分出色,给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两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次是我给当时她所在的学校数学兴趣小组辅导时,组织他们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其中最后一道题特别绕,其他同学都是半途而废,惟独她把这道题解出来了,又有式子又有文字的解答竟写满了整整一页多纸,事后其他同学都从中受到很多启发;还有一次是有段时间我们接连组织参加竞赛的同学参加模拟考试,吴迪的每次测试成绩一直都名列第一,可是就有那么一次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我注意到当时眼泪就从她的眼眶里留了出来。以上是吴迪同学在小学时候的两个生活片段,据了解她到了外语学校读书后,各方面表现也是十分出色。

材料三: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家,家务还靠爹妈

      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婚嫁年龄。这批当年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在真正地进入现实婚姻生活后,其弱点又一次暴露出来。他们身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连家长们都始料不及。

    据每日新报报道,有关部门日前对几十对独生子女新婚夫妇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家庭中现在有2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80%的家庭不开伙且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50%的家庭已经闹过矛盾,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相互埋怨对方不会做家务,不知道照顾人。

材料四:中国学生在日尴尬“独生子女一代”理财欠佳

随着中国来日留学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独生子女一代渐渐占据了主流,而这些在中国长大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来日独立生活后,生存能力上的一些缺欠也日渐显露。

据日本中文导报消息,一位21岁的留学生对日本留学相谈人员表示,自己在家里从没做过家务,来日留学后,他不会洗衣做饭,生活起来十分困难,希望能把母亲办来为他做好家务。像这种少爷式的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生群里时有所见。

而理财能力差,更是在日“独生子女一代”留学生屡见不鲜的问题。据留学相谈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来相谈的中国留学生中,谈到经济问题时,有一半左右存在着理财不善的问题。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在中国独生子女一代成长时期所欠缺的自立性培养、自理能力的锻炼等问题,在他们开始留学生活时都逐步显露出来,并直接危及到了这些留学生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也成了一些留学生走向犯罪的原因之一。

           

家长朋友们,从刚才这几则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凡是我们家长注重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精神的,您的孩子必将会还给您一幅精彩的画面,如果我们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将可能要为自己的孩子操心一辈子。所以,我认为我们家长有必要及早地、有目的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要让自己的孩子对明天充满希望,生活充满激情。

 

(三)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精神的几个策略。

各位家长,我们学校一直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红领巾少儿银行,着力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零花钱的习惯培养,我们还成立了实验小学少年警校,组织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参加到警校的学习与生活,我们还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寻艰苦之路冬令营”活动,让学生在各类富有特色的活动中体验艰苦,感受艰苦,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做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平时在家庭教育中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我有四点想法供大家参考。(大屏幕显示)

 

策略一、把握特点,采取有效地教育方式。

把握特点,就是说我们每个家长要把握好自己孩子的特点(包括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等),要知道他已有哪些优点,还存在着哪些缺点。从前面我所列举的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独生子女问题是一个目前在我们国家十分突出的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十分关注的课题。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表明:当今独生子女存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普遍存在着娇气、自私自利、自命不凡、自我中心、任性、受不起委屈、爱占上风、不尊重长辈、缺乏友爱、不爱劳动、依赖性大等等这样一些不良的表现。如果我们家长细细地反思我们自己的孩子,不难发现我们当前的孩子确实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上所列举的一些问题。(1)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娇气,虽然饮食不错,但是身体素质却极差,一不注意,就会这儿不舒服或那儿不舒服,这是孩子身体方面的娇气。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的意识很强,一遇到一些挫折(比如别人的批评等)就会受不了,这也是一种娇气。(2)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喜欢攀比,比谁的父母当的官大?比谁的家住的楼盘好?比谁的零花钱多?比谁在郊游时带的食品多?等等,惟独喜欢在学习上攀比的不多。所以,我们家长只有准确地把握自己孩子存在的优缺点(比如:自己的孩子肯定也在和别的同学在攀比,但是我们要了解清楚他是在哪方面和人家比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所实施的教育才可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有位妈妈观察到自己孩子缺乏节俭的意识,她是这样来教育自己孩子的。

妈妈带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报纸,妈妈掏钱给女儿,叫女儿买10份,然后跟她商量:按原价将报纸卖出去,看看我们能不能很快卖完。女儿在妈妈的支持与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报纸卖出去。后来孩子从老爷爷那里了解到,卖一份报纸只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帐,花这么长时间才能赚几毛钱,而且费了很多辛苦和口舌。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乱花钱了,也不随便丢东西了,挣钱太不容易了。这个女孩后来很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好。

 

策略二、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上个星期,我们组织学校全体四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有关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其中有1题是了解学生零花钱的情况,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现在绝大多数同学都拥有爷爷奶奶或者父母给的零花钱,孩子们又是怎样使用零花钱的呢?我可以为大家说我所看到一件小事:有一天放学后,我发现有两个都带着小队标志的学生(看来还是两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校门口的小店边停了下来,其中一个同学买了2根冷饮,一人一根,可是掏钱请客的同学刚吃了一口就把那根冷饮丢到垃圾箱里了,又重买了一根。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同学觉得第一根不好吃,所以就扔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勤俭节约的意识普遍不强。他们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不知道要合理使用零花钱。而我们做父母的又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多花一点、浪费一点没什么关系。这种观点对吗?这样做有利于孩子们成长吗?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是怎么做的吧。

美国的洛克非勒是世界上有名的的亿万富翁,但他对儿子的零用钱却卡得很紧。他规定零花钱因年龄而异:七八岁时每周3角,到十一二岁时每周1元。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帐本,让他们记下零花钱的去向,只有钱的用途正当,下次才能重新领到钱。后代果然不负他的期望,二儿子当上了副总统,三儿子成了新兴企业家。

吝啬的比尔盖茨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虽然非常富有,但是他深深懂得豪门容易出败家子的道理,因此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花钱也十分吝啬。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孩子虽然出身于富豪之家,但是他们自幼养成了节俭的良好习惯,不愿意沾富爸爸的光,他们懂得,生活的一切只有靠自己去奋斗,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事业有成。

在我国,从古至今富人、名人重视教子的,也不乏其人,而且还有许多警句格言流传于世,如:“有钱难买少来贫”“自古英雄多磨难”等。清代的大文学家郑板桥50岁得子,他十分疼爱老来子,但他绝不溺爱孩子。毛泽东也曾说过这样一句: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孩子的。 

家长朋友们,从这些成功人士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体验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别人、自己的劳动果实。同时还要在孩子的吃、穿、玩等方面严格引导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策略三、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 创设条件,为孩子提供体验艰苦奋斗的机会。

我们感到: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要重在为孩子创设一些条件,提供一些去让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艰苦,在艰苦中成长。去年寒假,我们学校组织了40多名五年级的学生到咱们江宁区铜山桑园村进行了为期2天的冬令营活动,这两天里,我们带去的这些城市里的孩子自己在农家动手做饭,自己打地铺睡觉、自己打背包,我们还组织他们参加了爬山比赛,并且和当地农村的孩子们进行交流,回来后,孩子们觉得收获特别多,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什么是艰苦,什么是艰苦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又该以怎样的态度迎接艰苦等等。在这次的调查里,我们也出了这样一道题:你曾经爬过的最高的一座山的名称是(   ),说说你爬到山顶这一过程中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凡是真正爬过山的同学对此问题都深有体会,但是我们还从调查中看到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到现在为止,没有真正地爬过一座山。说上面这些主要意思是我们的家长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条件,提供一些机会让我们的孩子去感受艰苦、体验艰苦。

2、把握机会,及时让孩子进行体验。

另外,我觉得我们家长还应该及时把握生活中的一些极好的教育机会,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切不可因为我们的好心而让孩子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的机会。举个例子,现在我们身边的许多学校,一到上学和放学时刻,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的家长把小孩送到校门口后,还怕孩子书包背不动,就索性一手搀着孩子,一手帮孩子拿着书包,一直把孩子送到教室里的座位上,才放心地离去。我们姑且不讨论这种现象是对是错,先来看日本的父母是怎么做的。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那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到外面参加劳动挣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他们:“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日本父母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可见,培养孩子自立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是由于两种迥然不同的观念造成的,哪一种方法好,我想大家一定会比较出来。实际上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中还有许多机会我们可以把握住。

 

策略四、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家长朋友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跟父母相处的时间最为长久,我们做家长的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才历程中的导向、榜样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言传身教“四字,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就是要求我们家长既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进行示范,还要在行动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让孩子耳濡目染,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实效。我们有些家长常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家长,孩子是小孩,大人有大人的事,孩子该干什么自己完成就行了”的思想,这种想法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而思辩能力相对是比较弱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必须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指导。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存在问题的孩子正是由于受我们家长的不良影响而形成的。所以我们要切实以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各位家长,刚才我从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培养我们孩子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各位的子女,我们学校义不容辞,培养好各位的子女、我们的学生,家庭也是责无旁贷!让我们家、校紧密携起手来,为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有用人才而共同努力吧!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