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2 0 0 7 年 度 审 查 表
时间:2008/1/9 9:07:59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411次
江宁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2 0 0 7 年 度 审 查 表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批准立项号
课题主持人 张 骏
主持人所在单位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填表日期 2007年12月
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制
2007年11月
课 题 负 责 人 |
张骏 |
联 系 电 话 |
86130996 | |||||
课题开始时间 |
2006.9 |
预期完成时间 |
2008.12 | |||||
课
题
开
题
论
证 |
论证时间 |
2007.5.9 |
论证形式 |
现场开题论证会 | ||||
主要论证意见 |
选题能围绕教学中心工作进行,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课题是真问题,研究是真研究。 建议: 1、理论支持要与课题相联系; 2、课题中的“农村小学生”要进行界定; 3、各学科的学法指导要列出来; 4、个案研究要在研究过程中形成。
| |||||||
对原有研究计划的调整 |
根据课题论证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深入思考,决定对原有研究计划做如下调整: 1.在本课题的理论支撑中加入发现学习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等理论。并组织对上述理论进行深入学习,以此指导课题的研究。 2、对课题中的“农村小学生”进行界定。 3、将研究内容进行了细化,确立了若干个子课题: (1)语文学科 预习环节的学法指导研究; 识字的学法指导研究; 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 作文写法的指导研究。 (2)数学学科 学法指导分年段实施: 低年级主要从认真听课、专心作业、动手操作方面加以指导; 中年级主要从课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复习等方面加以指导; 高年级主要从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等方面加以指导。 通过“学法指导目标的导向——教学过程优化组合——教育评价调控”这样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努力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性,以形成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学法指导模式。 (3)英语学科: 如何多快好省地记忆单词的学法指导研究; 加强听力的学法指导研究; 学生阅读理解的学法指导研究。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 “怎样实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教学模式。 通过学法指导,让农村小学生享受平等对话的快乐,在有效对话中尊重儿童,关注他们的生命价值,为儿童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 (5)科学学科: 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研究; 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指导研究; 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方法指导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研究
| |||||||
研究进展 |
开展的主要活动 |
1、对各学科“学法”指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专题研讨沙龙: (1)、识字的学法指导; (2)、数学复习课的学法指导模式探索; (3)、如何多快好省地记忆单词的学法指导; (4)、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5)、怎样实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的‘学法’指导。 3、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选。 4、课堂教学研讨:区、校级骨干教师开设学法指导方面的观摩研讨课。
| ||||||
研究进度 |
课题于2006年9月正式启动,顺利完成了文献资料的积累等前期工作,并于2007年5月完成了开题论证工作,对课题的理论支撑、研究计划、目标、内容、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修改,使得课题的研究更可操作和实施。 学校特地针对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制定了《科研型中青年教师职责履行办法》,让这一部分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来。教师都意识到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教给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的评选,并将教师的研究性论文、案例进行收集、存档。 | |||||||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1、2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篇教学设计获国家一等奖,2篇教学设计获国家二等奖,2篇教学设计获国家三等奖,2篇论文获省二等奖,6篇论文获省三等奖,5篇论文获市三等奖。 2、张骏老师在区级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区参加市赛。 3、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获国家、省、市级奖或发表。 4、余有春、汤正权老师在区级数学解题大赛中获二、三等奖。
| |||||||
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1、部分老教师对学法指导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或者说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但找不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2、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已经习惯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这和我们教师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让“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扎根,显得尤为重要。 3、一些教师误解乃至曲解了新课标的意图,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曲解对话、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泛化体验、淡化整体、脱离文本、误解实践、消弱基础等等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研究割裂了“教学”这个整体,只注意了教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 |||||||
下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
1、继续加强教科研队伍培养,调整学校教科研人员结构,组织教科研骨干参加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理论学习,力求通过派出学习,校本研究等形式来提高教科研骨干队伍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 2、多开展课题的研究活动,以此来推动课题的深入研究。 3、围绕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组织教科研骨干及全体教师撰写论文,向省、市、区教育学会推荐,向各级教育报刊投稿,争取更多的论文获奖,有更多的文章在各级刊物上登载。 4、请进来,走出去,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5、加强课题最后阶段研究的过程管理,注意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组织研究人员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按期结题。
| |||||||
学校审核意见 |
公 章 | |||||||
区教科室审核意见 |
公 章 | |||||||
备
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