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论证工作报告

时间:2008/1/9 9:07:08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489次

江宁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课题开题论证工作报告

谷里中心小学课题组

谷里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从我校生源实际来说,小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往往进取心强,刻苦勤奋。但却后劲不足,缺少巧劲,缺乏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成绩与入学时相比,反差较大。所以在我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显得尤为迫切;另外,为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人本化教育思想,深化教育以发展人为目的的理念,作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这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需要,也是培养新型建设人才、保证每个学生一生学习、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我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既有现实性,又有迫切性。

一、课题的提出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我校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由于年龄小,学习任务重,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的现象经常发生,学习效率很低,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因此,我校提出了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的研究,以此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些教师误解乃至曲解了新课标的意图,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曲解对话、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泛化体验、淡化整体、脱离文本、误解实践、消弱基础等等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研究割裂了“教学”这个整体,只注意了教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教师思维规范农村小学生思维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高投入、低产出,教师越卖力,小学生越吃力的恶性循环仍然存在;机械地反复操练、熟能生巧的观念仍然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产生负面的效果:一部分在小学阶段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的“优等生”,到了中学、大学以后,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习能力明显较弱。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增强教师能力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国内也十分重视对学习方式的研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必须十分重视对传统方式的改革,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才能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

国外:国外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合作学习、开放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探寻。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展开了研究,如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做为五大教学原则之一;克拉夫基提出了“范例教学”,强调为迁移而教等。

2、研究趋势分析

现今以上学习方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它们还只是学习方式的一部分,并未能涵盖所有,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天地还十分广阔。本课题借鉴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开放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并结合新课程、本校实际进行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能通过实验,丰富和拓展现有的理论,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对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做出新的探索。如何让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指导和训练农村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等。具体来说,本课题最主要的支撑理论有以下三种: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发现学习理论。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我校学生“学法”现状的调查研究。

2、我校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并进行教师专业化成长对策研究。

3、学科课程中“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1)语文学科:“基于农村小学生视界,激活语文课堂的‘学法’指导的研究”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生主动探索、不断更新、提高自我的一个舞台,基于农村小学生视界,可以让小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数学学科:“开发创造性的数学课堂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教学模式

让农村小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数学课堂,通过学法指导,使小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小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提高思辨能力及数学解题能力。

(3)英语学科:“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教学模式

  通过学法指导,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实现进行学习生活的自觉,使英语学习效果的品质要求由可能逐步走向现实。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怎样实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对话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教学模式

通过学法指导,让农村小学生享受平等对话的快乐,在有效对话中尊重儿童,关注他们的生命价值,为儿童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

(5)科学学科:“引领农村小学生趣意盎然学科学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教学模式

通过学法指导,引领农村小学生在趣意盎然中学科学,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经历观察采集思考研究的过程,使学生更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6)艺术学科:“运用艺术感染,构建有效课堂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教学模式

通过这样有艺术感染力的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7)体育学科:“让农村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教学模式

通过学法指导,让农村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锻炼的主体性,提高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要我锻炼”为现在的“我要锻炼”。

4、活动课程中的“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5、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成功个案研究。 

五、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分析法:

4、经验总结法:

同时运用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1.确定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

2.对教师培训、学习有关论著。

3.搜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近的文献及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实施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2月)

1.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2.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性实验方案。

3.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方案。

4.修改、完善 “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5.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注意对阶段性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6.定期开展以“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为特征的课题研究活动。

(三)总结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0月)

对课题全面总结,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题鉴定。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个案研究报告。

3.教师优秀论文集和教学案例集。

4.小学生优秀习作集、成长日记、档案袋集等。

5、最终研究成果。帮助每位教师能从方法论的角度,形成自己有效教学的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能自动化地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探索出科学性强、易于操作的“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八、现有保障

1、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设有分管教科研的校长牵头,各科室倾力参与,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参加的研究体系,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2、我校有一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科研水平优、精、高的领导班子和各科骨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仅思想活跃,而且综合素质很好,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教师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科研成果,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3、几个月来,我们课题组成员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课题进行了分科解读,阅读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书籍,并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

4、学校为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证。

虽然,在本课题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课题实施进程中肯定会遇到新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将有决心迎接困难和挑战,争取本课题能圆满结题。

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2007年4月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