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论证工作报告
时间:2008/1/9 9:06:39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421次
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论证工作报告
谷里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虽然素质教育开展了多年,但依然是举步维艰,任重道远。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积重难反。传统教育的积弊诸如学生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厌学,体质下降,放松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严重地影响着小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仔细分析研究,还存在着好多弊端:(1)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2)片面追求升学率;(3)德、智、体、美、劳诸育割裂;(4)主、副科区别对待;(5)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等。为此,我校提出“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树立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观念,使小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揭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德、智、体及知、情、意、个性特长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比较充分发展的教育途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是道德的、智力的、劳动的、审美的、身体的几方面都和谐发展。同时还提出要把这种全面发展与挖掘人的天赋才能结合起来。他认为:“最主要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世纪之初,国际上出现了一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发展个性特长为主的教育教学潮流。各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上,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国内,从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到当今素质教育的实施,举国上下也掀起了关于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的热潮,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多层次多角度地广泛开展了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活动,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全面发展。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邓小平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发展个性特长。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农村小学生个性特长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构建农村学校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实践研究为特色的教育模式。
(2)促进学科教学面向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方向发展。
(3)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小学生的个性特长。
2.具体内容
(1)我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2)对我校教师研究此课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的调查,并进行教师专业化成长对策研究。
(3)学科课程中的“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4)活动课程中的“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
(5)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成功的个案研究。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对我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现状问卷调查,分析了解,设计活动,进行实验研究。
(2)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论著,了解国内外相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和方法指导提供理论参考。
(3)行动研究法:适时研究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关系研究,积累研究的具体资料,并在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由参加课题研究的农村教师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具体研究专题进行经验总结。
(5)根据需要我们尽可能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作为补充,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1.确定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
2.对教师培训、学习有关论著。
3.搜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近的文献及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实施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2月)
1.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2.修改课题研究计划和阶段性实验计划。
3.按计划分阶段实验。
4.修改、完善 “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5.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注意对阶段性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三)总结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0月)
对课题全面总结,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题鉴定。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由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他们都负责参与过学校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其中,冯萍老师曾经负责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张骏、冯萍老师即将完成市级个人课题的结题工作。另外几位老师也都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我们相信,在教科所同志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下,本课题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顺利结题。
七、基本保障
1、组织保障:
领导小组: 成立以王明贵校长为总设计师以及相关处室行政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课题方案、组织具体实施、调控实验进程等。
工作小组 :由各教研组具有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工作认真务实,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的教师组成。负责各子课题的结题报告和论文、个案撰写工作。
2、制度保障:
(1)、制定“科研型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2)、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3)、确定教科研会议制度。
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汇报。
3、经费保障: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包括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八、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在教学配套设施方面跟不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培养。对此,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
2、我校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习惯了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加上学校的教学质量与考试分数的直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本课题的研究难度。对此,我们利用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的机会,转变特别是老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3、农村小学生的家长相对来说,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考高分,而对孩子的个性特长培养关心甚少,得不到广大家长的支持,这也影响着我们的研究。对此,我们准备以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在小学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课题的推进中,肯定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克服困难,使课题能圆满结题。
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