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创新奖)基于“生命关怀”下的“自我安全教育”实践园
时间:2015/12/10 13:20:38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809次
基于“生命关怀”下的“自我安全教育”实践园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小学 执笔:刘宁花 尹波
【创新点】
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北临长江水道,东依风景秀丽的牛首山,是一所有着80年建校历史的街道小学,学校现有学生1982名(外来务工子女有598名),41个教学班。近年来,学校在“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一直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学校安全教育特色更加彰显,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和品位。
(一)安全课程建设:
(1)使用和研究校本课程——《谷妮说安全》。《谷妮说安全》共有六册,每个年级一册。根据“谷里”名称设计了两个卡通人物形象:“谷谷”和“妮妮”,谐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卡通的设计更生动形象,招人喜爱并开设“安全教育”班队校本课。
(2)开发与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整合课程。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多学科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研究上,深入进行“安全教育与各学科有机整合的研究”,把学科知识教育同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安全教育校本研究无处不在。
(3)开发与建立“安全教育知识题库”。建立学生安全教育的知识题库,并将之分年级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贯穿在校本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题库。
(4)开发与编制《谷里小学学生自我安全管理手册》。类似于安全教育工具书,针对小学生日常所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如外出游玩遇到雷电天气怎么办?等等;内容编排涵盖安全教育的“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大主要内容。
(5)开展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我校在2013年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重点正式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管理知识教育,这与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 活动建设:
(1)开展“小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课程”系列活动。
①每年的五月和十一月份为固定的“安全教育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增强安全技能;
②开展“安全管理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比如组织社团成员定期检查学校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办法。
③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逃生演练活动,包括: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校车安全演练等。
(2)开展“安全管理创新性评价”争创活动。
①开展“平安班级”创建活动。我校积极探索“平安班级”创建的新方法、新路子,把平安创建的精神要求向校园内最末端最基础的班级延伸。②开展“平安好少年”争创活动。在内容上,从五个方面制定具体的争创要求和评价办法;在争创形式上,将争创活动贯穿在学期全过程,变对学生终端性评价为过程性评比,全面增强安全意识和能力。
(三)数字化建设:
(1)“谷里小学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专题网站。2014年下半年,我校与市区电教馆合作,共同进行“谷里小学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的研究,建立了“谷里小学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专题网站,并召开了“南京市安全教育校本教材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现场会”,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肯定和好评。
(2)江宁区是全国安全教育实验区,结合“安全教育实验区安全教育平台”,充分使用好,并开展系列活动,形成我校使用的特色。
【案例正文】
一、“小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课程”的建设背景:
建设“小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课程”的德育文化基于以下三点思考:
1.基于现实的社会背景:
(1)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溺水、食物中毒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5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2)据数据统计显示,在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中出现新特点,农村地区死亡学生占近80%,其中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事故更为多发,更容易发生溺水、交通等死亡事故。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占30%,让我们认识到常抓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生存,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安全,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智力教育,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首先应该有健全的体魄,才能在其他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谈何发展?因此,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特色文化来做显得尤为重要,营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安全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基于教师的安全意识:
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技能需要教师来唤醒和培育。“安全教育”需要教师的安全自觉。唯有引领教师关注安全教育,积极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增强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安全教育才能在校园扎根。在安全教育的推动中,必须让教师以安全教育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到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中来,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安全教育课程意识,成为安全教育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
4、基于学校的品牌创建:
我校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依托2013年新建的安全教育馆,有计划对学生进行系列安全教育,使学校安全教育特色更加彰显,在校园安全教育上、校车有效管理上、食堂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学校创建成为“省平安校园”,多次获得区级及以上“安全教育先进单位”,2013、2014年先后两次承办了“南京市安全教育现场会”,学校编写了安全教育校本课程《谷妮说安全》(共六册),获得市区教育局领导好评,并向江宁区各中小学校推广。通过“小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课程”德育特色文化的建设,将进一步引导师生关注安全、关注生命,使我校“生命教育”特色品牌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能够“让师生诗意地栖居,让生命灵动地跳跃”,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生命乐园”。
二、“小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课程”德育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德育特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而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建构活动,其内容应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统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文化建设为重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核心内容:物态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数字化建设
1.物态建设:
(1)安全教育体验馆。
学校的安全教育馆占地总面积750平方米,由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卫生急救、地震逃生、煤气安全等几大展示区域组成,让学生通过看专题教育片、操作互动问答设备、体验虚拟环境等等方式和手段,学习消防、交通、急救、地震逃生等安全知识,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其对各种事故应对及自救能力,学会呵护自己的生命。
(2)安全教育实践园。
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教育实践之园。①在校门的门柱上方刻有“厚生惟和”校训,大理石基石,红色字样,醒目而简洁;
②在新建综合楼前,竖有长
③将步入校门后的大道命名为“平安大道”,并配备和画上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在路中间的十字路口装设红绿灯,教育全体师生以及来往人员在此都要遵守交通规则,遇红灯要停,让学生进校门后就有直接的安全教育体验;
④平安大道两侧:左边是生物进化区,配合喷泉设置,师生可以边欣赏水景边感悟生物的进化历程;右边是矿物进化区,展示矿物的进化历程。这两个进化历程的设计,让师生从自然和生物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
⑤将校园内的其它道路和五幢建筑大楼全面围绕“安全教育”这一主题来命名,并设置和其内涵相关的说明牌。
⑥打造学校的墙面文化。教室外墙及走廊以磁砖画、写真板形式,呈现各类安全教育内容。不同年级段选取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低年段以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类为主,中年段以消防安全、预防溺水类为主,高年段以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类为主。
(3)校外安全教育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谷里街道交警中队、卫生服务中心、司法所、消防中队、派出所等,共建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同时聘请一批校外辅导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安全策略教育活动。
2. 课程建设:
(1)使用和研究校本课程——《谷妮说安全》。
《谷妮说安全》共有六册,每个年级一册。根据“谷里”名称设计了两个卡通人物形象:“谷谷”和“妮妮”,谐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卡通的设计更生动形象,招人喜爱。教材通篇都是由谷谷和妮妮这两个安全形象大使展开话题,从儿童的视角引出安全的问题,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本套书的编排特点是:每一册知识体系基本相同,知识内容螺旋上升。每册分为:校园安全篇、公共安全篇、意外伤害篇、自然灾害篇和其他安全篇等五个单元,内容突出和小学生日常生活贴近,更加针对谷里农村地域的特点,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
开设“安全教育”班队校本课。把此课程列入课程表,在地方课时中每周安排一节,使用自己编写的“谷妮说安全”教材,由班主任执教。同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以及教学案例、课堂教学的专项评比活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我们从学生对安全知识和技能内容的掌握,从知识掌握、技能使用、习惯态度等诸方面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考核。利用“考评表”(附于教本的最后页),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方式进行。为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评价的可操作性,我们让“考评表”中的标准尽量具体化。
(2)开发与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整合课程。
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多学科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研究上,深入进行“安全教育与各学科有机整合的研究”,把学科知识教育同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安全教育校本研究无处不在。如体育学科和安全教育紧密相连,在体育活动中如何渗透和融入安全教育内容;品德学科中也有很多安全教育的内容;班队会中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内容教学;美术学科的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绘画以及手抄宣传报绘制;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有机进行外出活动包括远程旅游中的安全问题教育等,逐步形成整体的、融合的安全教育大环境。
(3)开发与建立“安全教育知识题库”。
建立学生安全教育的知识题库,并将之分年级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贯穿在校本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题库。
(4)开发与编制《谷里小学学生自我安全管理手册》。
类似于安全教育工具书,针对小学生日常所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如外出游玩遇到雷电天气怎么办?等等;内容编排涵盖安全教育的“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大主要内容,共六册,每个年级一册,以“口袋书”小册子的形式印制,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及时使用。
(5)开展省级重点课题研究。
我校在2013年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重点正式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安全应对能力,形成学校独特的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农村小学安全管理教育体系,这与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
3. 活动建设:
(1)开展“小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课程”系列活动。
①每年的五月和十一月份为固定的“安全教育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增强安全技能;
②开展“安全管理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比如组织社团成员定期检查学校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办法;再比如学校特色项目中“足球训练、啦啦操训练”常见的安全突发状况如何预防和急救等;
③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逃生演练活动,包括: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校车安全演练等。
(2)开展“安全管理创新性评价”争创活动。
①开展“平安班级”创建活动。我校积极探索“平安班级”创建的新方法、新路子,把平安创建的精神要求向校园内最末端最基础的班级延伸。学校研究制定了《谷里小学‘平安班级’创建考核办法》,做到日检查,周小结,每学期末评选出学校的“平安班级”。通过开展“平安班级”的创建活动,更好地增强了师生安全意识,强化了师生安全行为。
②开展“平安好少年”争创活动。在内容上,从五个方面制定具体的争创要求和评价办法;在争创形式上,将争创活动贯穿在学期全过程,变对学生终端性评价为过程性评比;在具体操作上,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做法。通过“平安好少年”的争创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全面增强安全意识和能力。
4.数字化建设:
(1)“谷里小学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专题网站。
2014年下半年,我校与市区电教馆合作,共同进行“谷里小学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的研究,建立了“谷里小学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专题网站,并召开了“南京市安全教育校本教材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现场会”,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肯定和好评。2015年将结合学校安全教育校本课程《谷妮说安全》的内容,进行系列开发,每一个知识点以资源包的形式呈现,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知识点自制微视频、相关知识链接等,同时将资源包上传到网站,这套资源适合教师、学生、家长不同人群使用,使用时可直接采用,也可选择性使用,简单易行。
(2)江宁区是全国安全教育实验区,结合“安全教育实验区安全教育平台”,充分使用好,并开展系列活动,形成我校使用的特色。
三、“安全实践园”案例掠影:
老师们在学校安全馆里进行急救培训
同学们在安全馆前进行交通安全模拟
小小安全志愿者在安全管里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同学们在学校安全馆逃生通道里进行逃生演练
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201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