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个人课题申报表(范例一)
时间:2015/10/21 16:02:04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597次
个人课题申报表(例一)
江宁区2013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 名 |
陶传琴 |
学 校 |
江宁示范园天元城幼儿园 |
类别 或学科 |
幼教 | |
文化程度 |
大专 |
职 务 |
常务园长 |
电 话 |
52138898 | |
课题名称 |
大班幼儿开展单幅、多幅七巧板组合与分解活动的实践研究 | |||||
课题界定与 理论依据 |
一、课题界定 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顾名思义,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这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现七巧板系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单幅、多幅七巧板组合与分解是巧妙地应用单幅、多幅七巧板排列组合和线形规划原理,拼排出多种形象生动活动的图象。还可用多副七巧板进行组合与分解训练,可以进行广告创意、天文遐想、头脑思维训练及以自然景观、生态环保、古诗情景、寓言故事、体育运动、生活场面等为主题的多副组合创作。 大班幼儿开展单幅、多幅七巧板组合与分解活动的实践研究是指在本园大班的孩子中开展关于运用单幅或者多幅七巧板排列、组合形成各种图像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发现,学生应当在给定的环境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空间智能理论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做中学”理论体现了教学过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一、国家的政策背景,各地活动开展情况 基础科学教育向应用科学教育的转移,从强调自我发展教育向加强合作教育的转移,从重视硬件人才培养向加强软件人才的培养的转移等三方面的要求,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决定联合向全社会推荐“七巧科技”科普系列活动。全国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个地区成功举办了这项活动,但主要对象是中小学,幼儿园暂无涉及。 二、活动的特点 “七巧科技”系列活动还是一项综合性的科技教育系列活动,涉及有天文、数学、物理、美术、模型、机械、电子等许多领域的技术科学,并且兼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七巧科技”科普系列活动已成为青少年课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七巧科技”所反映的创新过程和艺术形式,能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科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对学科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推动,达到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和谐发展的作用。 三、本园特点 1.我园是江宁示范园分园,总园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科学特色,所以我园以“传承科学”为特色之一。 2.“七巧科技进江宁”活动刚刚在我园举行,我园有一半以上教师接受了正式的培训,大家感受到了七巧的神秘,激发了大家探索的欲望。 3.本人一直以来研究幼儿科学活动,积累了一定得经验,对其也充满了兴趣。 | |||||
研究目标与 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中形成人人喜爱“七巧科技”,人人参与七巧科技活动,逐步向低年龄段幼儿普及。 2.通过开展“单幅、多幅七巧板组合与分解”活动,提高幼儿智力发展,敢于大胆想象,动手创作;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等,同时也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合作能力,同时开辟了一条家园合作新通道。 二、研究内容: 1.大班幼儿开展单幅、多幅七巧板组合与分解活动的活动目标、组织形式、指导策略研究。 2.幼儿参加区内外各项活动组织与活动方案设计。 3.教师掌握应用“七巧科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研究。 | |||||
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课题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9.5-2009.8)①本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七巧科技”等各方面的相关资料,论证、修改研究方案。②积极宣传,自愿报名,成立大班幼儿兴趣小组。③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9-2010.4)①启动本课题研究,每周开展一次兴趣班活动,为课题研究活动积累经验。②课题组成员(兴趣班指导教师)定期集中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不断更新内容的设置、材料的提供,调整指导策略。 3.总结阶段(2010.5-2010.6)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撰写活动设计集与论文;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相关“七巧科技”方面的科学知识,并请园内外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料,并对近年来其他学校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比较研究,筛选可借鉴的经验,加以验证补充完善,形成合理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一起制定方案、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并进行优秀活动设计的研讨、总结,交流阶段研究成果。3.竞赛法:鉴于“七巧科技”的特殊形式,在全国及省、市、区内将会开展不同级别的竞赛活动,我们将组织孩子参加竞赛、交流活动。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课题研究条件: 1.物质有保障:幼儿园有适合的场地,利于教师、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幼儿园大力支持课题研究,保证研究经费。 2.课题组织者具有多年的科学活动实践经验,曾参与幼儿园“九五”、“十五”市省级课题研究,并担任子课题主要负责人。“十一五”省重点规划课题主持人。 3.幼儿园地理位置处于天元城小区内(该小区为江宁区高档小区之一),是生源主要来源,家长素质较高。 预期成果: 1.优秀活动设计;2.研究报告; 3.作品(图片、录象)集;4.优秀论文,研究报告; 5.幼儿荣誉证书等。 | |||||
所在学校意见 |
| |||||
区教育局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