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班主任培训专题讲稿——让班会课程化成为我们的应然追求

时间:2015/1/7 14:45:52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816次

让班会课程化成为我们的应然追求

——谷里小学班会课程化交流材料(中年段)

汇报人:尹波

【引言】

班会课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类校本德育课程,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成员共同参与的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灵活的教育时间、严谨的内容设计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它以班级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主题会议等为主要形式,是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校、家庭、社区间多方参与互动的教育过程。谷里小学秉承“厚生·爱生”的生命教育理念,把班队课堂作为“立德树人”学校德育管理重要阵地,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管理的重要抓手。故而,我们提出自主·养成主题班会的班级管理形式。为了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学会自主、自立、自信,沿着“崇德厚德,珍爱生命”的思想主线进行研究,我们开展按照组织实施评议调查反馈的程序组织班会。自主·养成主题班会意在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创造出一种亲切、自由、和谐的生命教育环境,从而为形成“厚生·爱生”的教风和“积极进取”的班风。

【课程背景】

 在学校教育场域下,班会课具有“隐蔽性”,名义上为“课”的班会课,却被人们认为是非正规课程,是没有目标、没有评价加以限制的,也是老师们普遍认为最“自由”的课。每周一节的班会课经常被老师们用作自习课,或被班主任用来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三、四年级是学生在校的特殊时期,他们已经度过低年级的稚嫩期,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了解,然而,他们有没有完全养成正确的习惯和意识。故而,此阶段自主、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所以,我校德育管理将班队课程的目光聚焦在中年级,将其作为重点来研究对象,将中年段的班队课堂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抓手。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途径和形式之一,在学生自主教育和管理班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化就是将相关的知识内容,以课程的形式加以组织、呈现与传授,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教育过程。课程化能使教育更加系统,更加缜密,更加科学,也更加高效。班队课程化的意义在于:

1、打造高质高效的课堂。

传统班会有的过于随意,有的过于松散,有的过于隆重。构建系列化的班会课程体系,可以使其的针对性、适切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2、推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相对稳定的具体目标,相对稳定的资源,相对稳定的形式,相对稳定的质量检测方式,将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因此,经过学习、研究,班会课的功能定位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赋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当然,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仅仅依靠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想要实现这样的教育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制度化的学校生活中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课程目标】

班会课是,更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确定的组织者,具有明确的主体,具有严格的组织过程。班会课是一门校本课程,它以校情、班情为基础,以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解决班集体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宗旨,进而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依据我校校情、学校办学特色及中年段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制定班会课程的目标为:

1使三、四年级学生理解行为规范、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人生观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等的意义。

2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落实课程化内容,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寻找班级生长点,促使班级健康成长并形成一定的特色。

3通过“自主·养成”教育,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接受学校的“厚生·爱生”的生命教育理念,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9

10

11

121

23

4

5

6

低年级

自信心

知班、  谦让、宽容

敬礼、客礼

健康、健实

启智、开智

孝心、孝悌

信任、可信

勤劳、勤快

我能偿试、自理

中年级

责任感

知人、善良、助人

礼仪、习礼

健体、健壮

聪智、锐智

孝行、孝慧

自信、诚信

勤恳、勤俭

我能探索、自立

高年级

探究欲

知己、尊重、 合作

礼让、文礼

矫健、健拔

智达、智月

孝智、孝道

守信、信行

勤谨、勤奋

我能惜时、执著

1、主题性。学校设计了八个主题,基本每月一主题。九月,“知”己“知”人“知”集体;十月,知书达“礼”,以“礼”相待;十一月,健身健体,健康快乐;十二月至一月,岁末盘点,成长表彰;二至三月,勤劳勤俭,勤学勤奋;四月,“智”慧学堂,明“智”睿“智”;五月,诚实守信,信用宝贵;六月,能量积蓄,我行我能。一学年实施八大主题教育,体现了道德教育整体性原则。

2、层次性。每月学校有核心德育主题,但根据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遵循道德发展的顺序性、层次性特点,在每个主题下设计年段主题。这样,学校德育整体有核心主题,各年段有具体目标,学生经历六年学校生活,接受到八大至精品质、三段道德发展层次、四十八个德育主题活动的较为完整全面的道德教育。

【课程实施】

一、课程设计人员分工

组长:刘宁花

组员:尹波    邓天成   蒋成文  王树祥    董永明  刘冬梅   汤国东   谭慧    徐瑶

二、课程实施年段:中年段(三、四年级)         

三、课程设计过程

(一)第一阶段:

召集骨干班主任研讨中年段(三、四年级)本学期各时间段班队课主题。召集人:尹波(具体负责:统筹、整理)(114日)

1、确定:学校每月德育活动主题,如:9月行为习惯养成月、10月体育艺术月等

2、确定每个班队课日期,形成表格,召集发给组员。

3、具体分工:三年级  蒋成文   董永明      汤国东    徐瑶

                四年级   邓天成   王树祥   刘冬梅    谭慧 

    4、 组员:根据表格所给时间,根据孩子年段特点,确定班队课主题,并制定好本课教学设计(详细设计)

(二)第二阶段:班队课实施、交流研讨(11月中旬)

1、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三、四年级开展班队课研讨、交流活动。

授课班主任:王树祥(四年级)、 徐瑶(三年级)

 利用授课、研讨的形式,促进班队课程化的推进和实施。

2、德育片活动,请进来、走出去。

11月底,邀请德育研究室专家来校对我校班队课程的理论建构和班队授课进行指导、把脉,促进提高。

(三)第三阶段:课程汇总结集、推广(12月)

1、德育处汇总、整理,形成学校中年段《谷里小学“谷谷妮妮说班会”校本课程》。

  2、以点带面,中年段全面铺开,实施该校本课程。

  3、将《谷里小学“谷谷妮妮说班会”校本课程》上报德育研究室。

(四)第四阶段:课程实施的评价(12月)

1、班主任是课程实施的落实者,此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一个项目。

2、对学生的评价应有针对性、实效性、班会课应重在参与性,互动性。

【实施原则】

1、抓住教育契机,确立有针对性的主题。

班会课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开展,每节课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要具体地解决一个切实的问题,让学生的思想有真正的改变和真正的提高。

2、班会课程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当制定的计划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协调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境,灵活地加以调整,解决眼前迫切的问题。这样,班会课就可以分清先后缓急,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真正实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力争人人参与。

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在准备班会课时要根据他们实际的需要,激活他们的兴趣,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构想以及创造必要条件。

4、班会主题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除了在表现形式上讲究艺术,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去感染学生,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促进道德内化。教师还要讲究语言的教育艺术,以言传情,打动学生,与学生心灵沟通,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课程管理与评价】

(一)管理体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班会课程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由学校德育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四级班会课实施机构。德育处负责督促、组织、评价、指导班会课实施,加强对班会课程化的教学评估。学校要落实班会课程,做到不挤不挪不占,开齐开足开好。每周要抽查班主任的班会方案设计情况,每个月要上交班会课方案设计。年级组建立巡课制度,深入课堂对班会进行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整改;要从主题、内容、形式、学生参与情况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扬长避短,促使班会课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评价与反思机制的建立。

对班会课的总结反思不仅提升班会水平,还巩固和扩大班会的影响。学校的评价由德育处牵头,组织各个方面的成员组成相对固定的评价小组,对班会课实施周、月、学期的量化评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班会课实施效果的座谈反馈。

为更好地进行评价与反思,每次班会课,学校倡导大家用文字和音像对班会课进行实录。文字记录包括班会课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案、教学反思等。

【创新亮点】

主题班会课程化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整体德育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班级建设最基本的阵地。我校班会课程的建立,有以下创新点:

制度化。班会课程要有长期的教育目标,但长期以来班会课常处于无序状态,随意性很大,德育实施缺乏明确的目标。我校把班会作为课程来设立,把零散的班会体系化,克服了德育实施的盲目性,为班会课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体系化。小学六年,学校设立8大模块,24个子模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大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活动。并且,每个年级的班会结合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各有其侧重点,使得德育实施更有针对性。班会课程的体系化克服了班会课的盲目性,对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很好的引领。

科学化。班会课的评价表从主题、内容、形式、学生参与情况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进行量化评估,促使班会课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这样使得评价更加的全面和细致,有利于班主任准确地审视班会,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班会课程化的成熟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也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引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由上而下关注度的提高,我们更多的有思想的德育人的参与,班会课程化一定会走向班级教育的前台,充分发挥其育人的特殊作用。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