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班主任校本专题培训讲稿(一年级习惯养成篇)

时间:2015/1/7 13:59:18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860次

小学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要养成的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本学期,我又接手新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开学初,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于是就把这36种习惯作为我培养学生的目标,本学期我主要进行如下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文明礼貌习惯 、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的习惯、 讲卫生的习惯  、学会倾听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文明礼貌习惯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从周朝时期便制定有做人的规范。《尚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典章制度。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来自家庭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另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关于讲究个人自由,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然而,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就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正因为这样,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高品位的未来公民必须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

“一个人有好的礼仪习惯,可以让他在人群中更受欢迎。”就从这一简单的道理和小朋友讲,他们很能够接受的。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在这方面的差异比较大,主要是性格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性格开朗,无论见到熟人或陌生人都能主动问好,可有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就算老师和家长在旁边提醒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就在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开始入手,教育他们时时处处讲文明懂礼貌,从早上问好,到白天的打招呼,再到晚上的再见,都一一示范并起到表率作用,时刻提醒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同时还利用晨会、班会以及品德课甚至平时的语文课、秋游等校外活动等,不放过任何教育的机会,在这些孩子的带领下,那些性格内向、不敢讲话的孩子也慢慢开始主动问好了,开始学生也仅仅限于对自己的老师问好,但我常常和学生说的话就是:有礼貌的孩子谁都喜欢!指导学生在校园里还要问其他老师好,上学和放学父母接送时应该表示感谢并有礼貌地问候或再见,回到家里要和家里人打招呼……同时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在家里给孩子做表率,而且学生在家里礼仪习惯好的还要把他的表现记录在家庭联系簿上,每一个月就可以得到“小星星亮晶晶”评比表中的一颗星,在反复的训练后,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看到一群快乐又有礼貌的孩子,谁又能不喜欢呢!

二.学会倾听的习惯

学生都是很自我的,想发言的时候不管其他人必须要说的,别人发言时不是不听就是抢着说。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教育学生:会倾听是一种美德,杰出人物往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上帝给我们两只小耳朵,却只给我们一张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外国有句谚语:“用10秒钟的时间讲,用10分钟的时间听。”这说明,听在人们生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以及任何时候,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并学会边听边想,学会思考,尤其是在各科课上更有目的的训练,效果是很明显的,不管是老师讲话还是同学发言,我经常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什么,对刚才的发言有什么想法或感受。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基本养成倾听的习惯。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这是他们真正踏入学习生活的第一步,面对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更应该重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当一个6岁的儿童踏进学校大门时,他身边的生活环境变了,他的任务变了,对于这些变化,他只知道他是小学生,要开始学习了,而到底应该怎样学习,为什么学习,他却知之甚少。所以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四.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的习惯

  我们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其实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于你的帮助会永记在心,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会主动报答的。这是一种对自身生存价值的无形投资,是会有更多回报的。而最大的回报就是你由此变得更加高尚。

现在的孩子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应有的关爱,正因为这样就更要培养他们有爱心。刚入学时,我班有个叫YOYO的学生给班级带来了两个羊角球,同学们一下课就可以排着长龙似的队伍进行跳羊角球比赛,整个操场变得热闹极啦,丰富了大家的课间活动。他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我并没有过多地说什么,却让小朋友评论一下这两个羊角球,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两个羊角球真好看,我太喜欢啦!有的说:羊角球真好玩,我愿意做你的好朋友!还有的说:YOYO,我们真感谢你,你把自己心爱的羊角球和我们一起分享......我想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比任何的说教都有效果的。我这时就补充:“是的,我们的班级好比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就是你的兄弟姐妹,有这么多的亲人,你们多幸福啊!”有的小朋友反映真快:“老师就是我们的妈妈!”第二天,课间活动的体育器材又多了很多,如:跳绳,足球,篮球……爱看课外书的小朋友也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课外书,书架上悄悄地又多了许多书,又不知什么时候,小朋友们都养成自觉整理书架的好习惯……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爱自己的家,他们把自己心爱的物品带来与大家分享,小朋友之间很少有发生矛盾的现象,因为他们记得老师的话“我们是亲兄弟姐妹,哪有和自己的亲人斤斤计较的呢?”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父母以及家里的老人,结合品德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出生故事,让爸爸妈妈讲小时候的一些事情,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教育学生现在你年纪小,爸妈照顾你们,当你长大父母年纪大需要你的照顾时你应该加倍报答父母。结合重阳节,教育学生尊敬老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你们家里做的家务,理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的含义。教育是会得到回报的,班级里经常会出现好人好事:主动打扫卫生、带生病的去医务室、帮助没带全文具的同学、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良好的风气渐渐形成。

五.讲卫生的习惯

  刚开学,感觉大多数学生的卫生习惯还是很好的,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自理能力急需培养,有的学生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整齐,丢三落四,桌肚里的书啊、本子啊,甚至里面的垃圾也常常是跑出来散步,不会做值日……总之,一切的习惯都要亲自去培养。开始我就从学生的个人卫生入手,教会他们如何整理书包、书桌,穿衣服,系鞋带等等,然后教他们做值日,手把手耐心地教他们扫地、拖地,学生的书、作业本都要求干净、平整,并鼓励学生看谁的书和作业本到期末时还保管得和新的一样,到时候老师要奖励的。指导过后就是严格要求了,每天安排最负责的学生做值日组长,并把每天值日生的工作与“小星星亮晶晶”的评选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习惯和热情也高了,我常常和学生讲:班级的卫生主要靠大家保持,而不是打扫,每节课下课我都会到班级里走走,及时对他们的卫生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已经养成习惯了,看到我来了就会不自觉地往地面上看看;作业本交上来之前都要轻轻把本角压平……家长也时常反映学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在家里也经常帮助家长打扫卫生,而且劳动起来特别有方法。

版权所有: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振容路18号   电话:86130996   邮编:211164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