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
时间:2014/12/30 13:38:06 来源:本站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022次
简单的分数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联系实际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有关工程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形成解体技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产60个零件,甲每小时生产4个,乙每小时生产6个。两人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并说出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练习:生产一批零件,甲5小时完成,乙5小时完成。(1)甲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2)乙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学生说数量关系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甲乙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学生独立思考:甲、乙的工作率效应怎样求?
学生讨论交流:甲、乙的工效
强调:把这项工程看做单位“1”,甲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二十分之一,乙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三十分之一。
2、阅读关于工程问题的课外资料
3、练一练
(1)、打一份稿件,小张单独完成需要4分钟,小李单独完成需要5分钟,两人每分钟分别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说出数量关系,强调这个问题求的就是工作效率。
师:如果两人合作完成这份稿件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明确求的是工作时间。
(2)、甲乙两队合作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甲乙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修完?
明确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怎样说?工作效率怎样求?
(3)、修一座桥梁,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4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三队合作,多少天可以修完?
与上面的题目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是这题有三个工作效率。
(4)、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完成需要6天,徒弟单独完成需要9天,两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三分之一?
引导学生发现工作总量是三分之一。
(5)、小李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桌椅,单买桌子可以买30张,单买椅子可以买60张,如果一张桌子配一把椅子,可以卖多少套?
用分数形式表示单价
(6)、从甲城开往乙城,一辆汽车需要10小时,另一辆汽车需要8小时,两车相对开出几小时相遇?
三、全课总结。
活动记录:
时间:2014年12月10日 地点:四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主备人汤正权老师谈教学设计与思路:工程问题以往的教材中是比较典型的数学实际问题,但现在的教材中出现的比较少,学生解决整数的工程问题比较容易,但分数工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现已整数工程问题导入,让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整节课让学生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中,联系分数的意义准确的用分数表示其中的工作效率。
徐龙翔老师: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学问题。它与研究这三个量之间关系的整数工作问题的解题思路相同,不同的是工程问题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没有直接指明,解题时要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这是工程问题的基本特征也是教学难点。
方海燕老师:《工程问题》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用分数来解答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用题。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样由于计算的不是具体的数量,有的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要联系分数与除法的意义进行算理的分析。
汤万平老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教学效果良好,达到教学目标。
孙家顺老师: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一开始必须复习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且应从具体数量入手,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然后过渡到工作总量为单位“1”的工程问题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出这类问题中的工作效率为几分之一。练习中可以设计一题多变或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姥姥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特征,形成解题技能。
12.10